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关关福将”设计团队

让关公形象“ ”起来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9-22

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潮流碰撞融合的当下,一群来自关公故里的青年设计师,组成了名为“关关福将”的设计团队。他们以独特的青年视角,打破人们对关公形象的传统认知,将威严庄重的关公形象转化为呆萌可爱的毛绒玩具、俏皮灵动的卡通形象,让厚重的家乡文化在年轻群体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扎根本土的团队初心

“叫我关关”毛绒挂件、关关青龙偃月刀毛绒玩具、关关帆布包、关关盲盒纸雕冰箱贴……在今年的山西文博会上,各色新颖的关公文创产品吸引了众多游客购买。而这些备受关注的文创产品都出自一支以“95后”“00后”为主力成员的年轻团队——“关关福将”设计团队。文博会上,作为运城文创代表之一——“关关福将”主题文创作品收获不少,而这些收获,也让这群年轻人信心倍增。

“关关福将”部分文创

“不做凭空想象的设计,要让每一件产品都带着运城的印记。”这是团队坚守的初心。2024年8月,这群思维活跃的年轻人聚在一起,想要设计出年轻人视角下、能够代表家乡文化的文创产品。团队里有3个人都是土生土长的运城人,从小听着关公的故事长大,关公的忠义、仁勇早已深深烙印在他们的心中。“小时候,逢年过节,家里的长辈都会带我们去解州关帝祖庙游玩,关公的故事也在口口相传中深入内心。当小伙伴在思考什么能够代表家乡运城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关公’。”团队负责人王晓阳说。

这个想法迅速得到了团队其他成员的响应。团队成员均为艺术相关专业出身,平均年龄不到25岁,他们既有着扎实的设计功底,又深谙年轻群体的审美喜好。“传统的关公形象大多威严、肃穆,虽然极具文化底蕴,但很难让年轻人主动去了解背后的故事。”团队设计师之一小杨说,“我们希望通过年轻化的设计,让关公成为年轻人身边触手可及的文化符号。”

确定方向后,团队开始了漫长而细致的创作过程。为了准确把握关公文化的核心内涵,他们多次走访解州关帝祖庙,查阅大量历史文献,还专门请教了相关工作人员。在设计初期,团队尝试了多种风格,从简约的线条勾勒到夸张的卡通变形,每一个方案都经过反复打磨和修改。

经过大半年的努力,团队首款“叫我关关”毛绒挂件终于诞生。这款毛绒挂件以关公的经典形象为原型,保留了关公标志性的美髯和绿袍,通过几何化和符号化的提炼,将原本威严的神态转化为略为呆萌的表情。“紧凑的五官比例是我们的设计亮点,斜角挂腰露肩的衣服还能随意穿脱,双手可磁吸也增加了趣味性,让严肃的关公瞬间变得亲切可爱。”小杨介绍道,“希望通过我们的设计,让家乡的关公文化变成能捧在手心的陪伴,让每一个拥抱它的人,都能感受到来自关公故里的赤诚和力量。”

多方托举的成长道路

从产品设计到市场落地,从初期起步到品牌成长,“关关福将”设计团队的每一步前行,都离不开大家的合力托举,更离不开自身对本土文化的坚守与创新。

“从刚成立到现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收获了很多的反馈和帮助,如果没有大家的托举,我们可能都走不到这么远。”王晓阳回忆道。

产品设计完成后,如何让更多人了解并喜爱这些文创产品,成为团队面临的又一问题。于是,他们在关帝祖庙、河东书房等地开设线下购物渠道,在社交媒体上开设专门的账号,发布产品的设计理念和创作过程,以充满趣味的图文内容讲述关公的故事和产品背后的文化内涵。

没想到,这些充满青春气息的内容很快在线上线下引起反响,许多网友在评论区留言:“原来关公还能这么可爱,瞬间被圈粉了!”“想买一个‘关关福将’的毛绒玩具,感觉既好看又有文化意义。”甚至有在外地举办婚礼的运城人想要定制“关关”毛绒挂件作为伴手礼……

热闹的抢购现场

今年7月,一件来自宝岛台湾的订单也让团队分外激动。“后台看到订单地址显示台湾省时,整个团队都沸腾了。为表心意,我们停下了手边的工作,让字迹最为工整的同事执笔写下感谢的话语,然后将这份浓浓情谊连同小小的‘关关’一起寄到台湾顾客的手中。”王晓阳说道。这份“体贴”并不是个例,后台收到关于“关关”衣服上肩章脱落的顾客反馈,他们会立马联系厂家专门定制。

而这段创业经历,也让他们对关公忠义仁勇的精神有了切身体会——忠,是团队成员学成后反哺家乡的初心,是在外运城人看到家乡本土IP后的积极宣传;义,是文创同行们主动伸出的援手;仁,是来自家乡上下对他们的认可和支持,还有来自顾客的温暖反馈;勇,是这支年轻团队持之以恒的创新求索,只为寻找家乡文化的现代表达。是这些力量共同托举起这支年轻团队的文化梦想,也让关公文化在新时代的合作与坚守中,走向更远的地方。

接下来,团队计划将推出一系列动画表情包,以“关关福将”系列卡通形象为主角,讲述关公的经典故事。“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关公文化不仅成为家乡的名片,更能成为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文化符号。”王晓阳坚定地说。

这群年轻人,用自己的创意和热情,为家乡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他们不仅让我们看到了青年一代对关公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更证明了传统文化的与时俱进与创新表达,以及新时代焕发出的更加绚丽的光彩。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