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9-16
编者按:“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生路上,总会遇到这样一些老师,他们甘为人梯、默默耕耘,托举了一批又一批学子成才,如火炬、如星光,点亮无数学子梦想,展现人民教师情怀担当。
▲胡俊老师在校园开放日上介绍
近日,在全市庆祝第四十一个教师节暨加快教育强市建设大会上,市委、市政府隆重表彰了全市60名教育系统“最美运城建设者”,涵盖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和高等教育各级各类学校。今日本报推出系列报道,着重展现优秀教师代表的故事,向潜心育人、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们致敬。
胡俊是康杰中学1002班的物理教师。今年高考,他们班1名同学考入清华大学、4名同学考入北京大学,全员考入985大学。
“录取结果出来的那一刻,我激动得流泪了。”胡俊说,回首勇敢追梦的3年,孩子们起早贪黑、奋笔疾书的身影又浮现在眼前;老师们披星戴月、并肩奋斗的脚步又回响在耳畔。在那些平淡却又不平凡的日夜里,早已写下了属于他们的故事。
“为了高考,拼了!”
2025年,是山西实施新高考的第一年,过去的经验不再适用,眼前的道路充满未知,尖优生培养面临重重挑战……胡俊深切地感受到,这是一场硬仗,而且是一场必须打赢的硬仗。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高三的第一个班会,主题就是“为了大学,拼了!”班会上,每个孩子都郑重地写下了自己的目标大学,并把这张承载梦想的卡片贴到了教室后面的黑板上。
为了鼓励孩子们勇敢追梦,胡俊和孩子们一起并肩作战。“基础不扎实,我们就每天课间操挤出十分钟练选择题;答题不规范,我们就每天晚自习后加练半小时计算题;做题不熟练,我们就每个周末加练一套卷子。这一年,我们只有一个信念:为了孩子们的前途和未来,拼了!”
3年来,胡俊每天凌晨5点起床备课,一天不足6个小时的睡眠,1000多个日夜的陪伴,3000多套试题的筛选,托起学生们考入理想大学的梦想,也见证着他殚精竭虑的付出与坚守。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专业是教学的根基,是卓越的底气。张宸语同学是胡俊班上的一名同学,短板是物理思维不够开阔。“根据孩子的情况,我将近十年的高考真题加以改编、重新设问,我出题,他解答,这样的训练,日复一日地坚持了一年。”胡俊说。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成绩揭榜,张宸语同学物理满分,总分707,位列全市第一、全省前十,考入了理想的清华大学。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王彦锦的语文、陈锦华的生物、侯宇泽的英语……胡俊表示,每一名学生短板的克服、成绩的提升,都离不开各科老师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只有打破墨守成规,才能实现更好的效果。
“以爱陪伴守初心”
在高三紧张的备考氛围中,如何疏导学生情绪是所有老师的重要课题。高考前夕,作为梁国熙同学的导师,胡俊发现他的心态不稳,导致复习效率很低。于是,他们约定,每天晚上一起吃饭,一起聊天,一起复盘,一起努力,用心灵激发热情,用陪伴驱散迷茫。今年高考,梁国熙同学最终圆梦北大,这份守护终得所愿。
仁爱是师者的灵魂,是育人的真谛。从成为教师的那一刻开始,胡俊的心里便多了一份神圣的承诺,肩上多了一份光荣的责任。“栉风沐雨教书人,初心不改育桃李。为了这份承诺和责任,我愿意为这份伟大的教育事业奉献一生,无怨无悔”!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