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嵋阳何以美 “三理”绘答卷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9-13

记者 许 菲

初秋时节,驱车驶入临猗县嵋阳镇嵋阳村,宽阔的临陌线公路穿村而过,白墙灰瓦的民居错落有致。村口群众文化活动大院上方,“忠诚规矩、奋勇争先、情系群众、水米不沾”16个大字熠熠生辉,映照出这个村庄党员干部70年不变的初心与坚守。

嵋阳村很美,美在干部脚底沾泥的厚重,美在桃花映霞的绚烂,更美在70年清风拂面的澄澈。在这里,党建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融入泥土、见于日常的生动实践。嵋阳村以“三理”机制——理人、理事、理财为主线,以“家户档案”为抓手,织就了一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精细网络,走出了一条组织强、产业兴、治理优、乡风美的乡村振兴之路。

“三理”之基:红色根脉薪火传,初心不改育梯队

嵋阳村的美,源于薪火相传的红色基因和梯队培养的人才机制。

1955年,在嵋阳村党支部成立的夜晚,首任村党支部书记张科明在煤油灯下写道:“当干部,就要像黄河滩的枣树,根扎得深、腰挺得直。”这句话,成为70年来嵋阳村干部的精神坐标。

嵋阳村的干部,被村民称为“泥土里长出来的干部”。从党支部到党总支,自1955年至今,村书记仅换7届,最长一任干了27年。现任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张新春,是“理人”机制中长期培育、阶梯成长的典型代表,从居民组组长到村委会副主任,历经32年锻炼才走上主干岗位。

嵋阳村创新推行“梯次培养”机制,形成“群众—党员—居民组长—‘两委’副职—主干”的人才成长链。以“家户档案”系统为依托,对该村810户家庭进行六大维度数据摸排,精准识别和挖掘各类人才,将32名致富能手纳入“双培双带”计划(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实现“理人”工作数据化、精准化、系统化。

“90后”党员卫轩嘉、赵欣欣,“95后”返乡大学生张云飞,正是通过“家户档案”被精准识别并被纳入村级后备力量培养体系。目前,村“两委”已培育党员致富带头人17名,带动46户群众创业,形成“理出一批人、带动一片业、惠及一村人”的生动局面。

嵋阳村档案室里,3米多高的发黄纸页,记录着1200多件民生实事的解决密码,也记录着“理人”工作的坚实足迹,延续着嵋阳村“换届不换方向,换人不换初心”的政治品格。

“三理”之用:双轮驱动提质效,治理发展双赋能

嵋阳村的美,体现在“理事”之智、“理财”之效带来的治理创新与产业振兴。

在“理事”方面,村党总支践行“1+6”村级组织体系,推行“多员合一”网格管理,将村干部、网格员、民政协理员等力量整合,依据“家户档案”优化分工、厘清责任。党员干部出任金牌调解员,结合档案数据,调解村民纠纷,实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这些高效顺畅的“理事”机制,离不开“理人”工作打下的人才基础和队伍支撑。

在“理财”方面,坚持立规办事、干净干事、公开做事。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2528报账制度”,当月事当月毕。村内重大工程邀请群众代表全程监督,资金投向精准透明。“村集体每一分钱都理得明明白白,用得实实在在。”村会计侯兵对记者说。严谨透明的“理财”,为“理人”育人、“理事”办事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和制度保障。

嵋阳村的产业发展,正是“三理”机制融通赋能的生动体现。2014年,党员张天社看到苹果品种老化卖不上价,毅然率先试种油桃,仅3年就取得可观收益,并积极向村“两委”建议带领全村发展油桃产业。

村“两委”迅速响应、科学“理事”,组织80多名村民赴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考察学习。2016年开春,3万株桃树苗运抵村口。村干部带着党员突击队,用皴裂的手掌一棵棵移栽。如今,嵋阳村5500亩油桃地年产鲜桃超万吨,品种20余种,每户年均增收两万元。“美太!”——这是嵋阳村村民对如今生活最朴实的评价。

智慧农业大棚、水肥一体化系统、植保无人机等现代技术在逐步应用,数字赋能乡村治理与生产生活的格局初步形成,嵋阳村展现出“三理”协同推动产业升级的广阔前景。

“三理”之果:乡风文明谱新篇,民生福祉共提升

嵋阳村很美,更体现在乡风文明的淳朴和谐与民生福祉的持续提升。

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该村村“两委”以“理人”凝聚民心、以“理事”破解难题、以“理财”保障投入,持续深化乡风文明建设。积极开展“五星级文明户”动态评选、移风易俗宣讲、法治文化演出等活动,弘扬孝亲敬老、邻里互助的新风尚。村庄户剧团创排的《彩礼风波》《移风易俗·厚养礼葬》等剧目巡演十里八乡,广受好评。

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显著,完成巷道硬化、污水管网改造、厕所革命、绿化亮化等一系列工程,村容村貌实现从“一时美”到“持久美”的提升。嵋阳村舞台上传唱着“三理”眉户戏;智慧大棚里,“95后”新农人用手机操控水肥一体化系统;公益助农直播间中,桃、梨、冬枣等特色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飞往全国各地。

去年夏季暴雨夜,网格员3小时转移多户危房群众;今年春耕,植保无人机让每块田喝上“公平水”。“‘民有所呼,我必有应’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写在‘家户档案’里的承诺,刻在嵋阳村干部基因里的担当。”到村工作大学生李阳泽一边整理着新一期的民情日志,一边感慨地说道。

7届班子、27年最长任期、3万株桃树、70余项荣誉……嵋阳村用实践充分证明,选优配强“头雁”、筑牢基层堡垒是乡村发展的核心动力。“未来,我们将继续做强特色产业,深化乡村治理,让乡亲们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满。”张新春坚定地说。

嵋阳村群众文化活动大院里,金色的阳光洒落,几位老人正悠闲地听着眉户戏,孩子们在新建的篮球场上奔跑欢笑。这座被桃林环绕的村庄,正书写着“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生动嵋阳答卷。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