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9-05
今年4月,“平陆油泼面”被认定为市级劳务品牌,这一特色美食迎来发展新机遇;7月,平陆县“党建+舌尖上的美味”系列活动之平陆油泼面职业技能大赛举办,参赛选手以面为媒、以技会友,不仅展示了平陆油泼面的独特魅力,更勾勒出劳务品牌带动就业的清晰蓝图。
从技能大赛搭建展示舞台,到多元培训体系培育人才,再到品牌化发展拓宽就业赛道,平陆油泼面正以清晰的路径,为当地群众铺就一条“靠手艺吃饭、凭技能增收”的就业路。
技能为本 赛场展风采
“我在外地常想念这碗油泼面,还是咱平陆的更好吃。这次比赛对选手来说,是互相学习、精进技艺的好机会,希望平陆的面食技能人才越来越多,让平陆油泼面的知名度更高。”今年7月,在平陆油泼面职业技能大赛现场,居民车女士说。
这场比赛,是面食从业者切磋技艺、一展所长的“竞技场”,每一次揉面、抻面、摔面,都是匠心与功底的集中亮相。但对他们而言,这只是漫长从业生涯里寻常的一笔——走下赛场,聚光灯散去,他们依旧回到熟悉的后厨,在案板与灶台间坚守那一方天地,用日复一日的专注,为无数食客揉制出那碗热气腾腾的平陆油泼面。
近日,在老刁清香阁面食馆内,选手买博身着工装,手法娴熟地揉着面团,为食客准备美食。“我入行比较晚,学做油泼面的时候26岁,现在做了10年了。这个行业辛苦是一定的,但只要学会了这项技能,就业不成问题。”买博说。
买博正在后厨忙碌时,平陆县伊兰苑饭店的面点厨师长赵少兵也忙着手头的工作。今年35岁的他,已在这一行业深耕20年,是面食行业的“资深老手”。“这次参加比赛没啥紧张的,就是平常心。”谈到获奖感受,赵少兵难掩喜悦,“能借这个平台展示平陆油泼面的特色,还能和同行交流切磋,对自己未来的发展也有帮助。之后,我也会发挥带动作用,向年轻厨师传授经验的同时,为顾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比起赛场的荣誉,更让选手自豪的,是看着食客捧着鲜香的油泼面细细地品尝。那份被认可的满足感,比任何荣誉都更让他们心生欢喜。
品牌赋能 合力促就业
技能是内功,品牌化发展就是“外功”。“平陆油泼面”被认定为市级劳务品牌,标志着这一承载地方特色的美食,将在带动群众就业增收方面发挥更多作用,这个“金字招牌”也越擦越亮。而平陆油泼面协会,则是品牌发展的推动者。
在平陆油泼面职业技能大赛现场,不少人向平陆油泼面协会会长刁永军咨询培训的相关事宜。“近几年,平陆油泼面发展情况不错,政府部门发挥政策引导作用,为培训工作搭建框架、提供支持;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提供专业师资,聚焦理论教学,为学员筑牢知识根基;我们协会则主打实操教学,手把手指导油泼面的制作技艺。”刁永军说,“这种‘政校协’联动的模式,既能让学员系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与实用的烹饪技巧,更能帮助他们理解餐饮经营逻辑,为后续从业或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目前,平陆油泼面已是县级非遗,今后还将申报省、市级非遗。“平陆油泼面已经在太原、北京、郑州等多地开花结果,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下一步,将重点发掘就业群体,进一步叫响品牌。从商会的角度来说,我们会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发挥引导、帮扶、架桥梁的作用,让更多人通过这个行业实现就业增收,甚至创业,持续带动平陆县其他产业的发展。”太原市平陆商会执行会长张河东说。
在刁永军看来,随着平陆油泼面知名度的逐步提升,其品牌Logo、制作标准、门店形象等也应该逐步统一。“这也是我们下一步的工作,协会将依托政府相关部门,进一步细化、制定、完善各项标准,把当地的文化特色融入面食文化中,做好每一碗面,让平陆油泼面成为有影响力的劳务品牌。”刁永军说,希望能有更多年轻人才加入这一行业,让这碗承载着平陆味道的油泼面走出去,为更多人撑起一把“有奔头、有希望”的就业伞。
文/记者 范楚乔 郝丽莎 图/记者 范楚乔 朱超逸丁 郝丽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