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9-02
矛盾化解在家门口,服务延伸到心坎上。今年以来,河津市赵家庄街道赵家庄村强化党建引领,精准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创新治理模式,凝聚多元力量,将基层治理效能转化为群众可感可及的幸福体验。
日前,村民高某和王某一同走进赵家庄村综治中心。这对多年和睦的老邻居,因王家院内自来水管道漏水浸损高家地基,起了争执。通过赵家庄村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耐心释法说理,剖析利害。最终,高某和王某握手言和并达成和解协议,邻里情谊重归于好。
作为赵家庄街道办事处驻地村,赵家庄村总人口超4000人。相处之间,人与人在生产生活中的摩擦碰撞在所难免。如何将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成为赵家庄村的“稳压器”。这支由熟悉村情的村干部、村民代表及德高望重的乡贤长辈等多元力量组成的调解队伍,凭借对村情的深入了解和公正权威的调处,成为化解邻里纠纷、维护乡村和谐的“好帮手”。
近年来,赵家庄村聚焦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示范区创建,把村党总支的高效运行作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壮大集体经济的根本保障,建立健全机制体制,认真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严格实行“三务公开”,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开展民主决策议事,精心打造的“廉政小院”更是筑牢了干部廉洁防线,让群众对党总支的信任感、拥护感越来越强。在此基础上,该村实行村“两委”干部带班制度,9名村干部每日实行八小时工作制,昼夜轮流带班值守,在赵家庄村便民服务中心,张贴着村干部坐班安排表,村干部的值班日期、联系方式等清晰可见,每天有一名村干部在岗值班,最大限度保障村民随时“找得到人、办得了事”。
与此同时,赵家庄村还通过构建完善网格管理体系,实现大事小情全“兜住”。网格员每日巡查走访,洞悉“哪家有难处、哪家有需求”,并第一时间掌握、上报并协调解决,让村民在家门口就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党组织的力量。“基层事无小事,桩桩件件都连着民心。”赵家庄村村干部李海刚说,“无论是生活琐事、情感纠纷,还是邻里矛盾、经济债务,甚至是土地纠纷、产业发展,只要找到网格员、村干部,我们都一管到底!”
网格化管理与村“两委”干部带班制度无缝衔接,在赵家庄村构建起全天候响应、全覆盖服务的民生保障网。
基层治理效能提升,凝聚了民心,更激发了干事创业的热情。在赵家庄村党总支“兜底”保障下,村民发展信心倍增。赵家庄村成立农村集体经济工作小组,由赵家庄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赵二雷牵头挂帅,其余班子成员和70余名党员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协调相关部门,积极争项目引资金,按照“北工、南农、中商贸、西物流”发展战略,积极实施巷道硬化、小学校园提升改造、天然气入户等17项惠民工程,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底气更足。“唯有全村党员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把群众的事情做好。”赵二雷告诉记者,“我们村所有的党员干部将坚持做好人民的‘服务员’,持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火热实践中争先进位、勇立潮头。”
本报记者 董战轩 通讯员 曹文娟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