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9-01
这个暑期,一群景区NPC(非玩家角色)爆火,成为颇受欢迎的职业“新选择”。在位于中心城区原百货大楼的东乐社里,一群身着复古服装的年轻人置身充满年代感的街区中,他们是身着校服的“中学生”,是戴着粗黑框眼镜、在新华书店整理旧书的“售货员”,也是向游客推销商品的“销售员”……近日,记者跟随着这些NPC的脚步,解锁不一样的沉浸式体验。
在角色里读懂家乡文化
走进东乐社的大门,熟悉的年代感扑面而来,供销社、邮局、理发店等在各个街区中林立,一群年轻的身影穿梭在老招牌与红砖墙之间,既为游客递出“沉浸式体验的钥匙”,也在角色里书写属于自己的成长故事。
“来,瞧一瞧、看一看,这里有很多新鲜东西给大家看!”在“婚姻登记处”和“裁缝铺”之间的走廊上,一位身着西装的“推销员”正向来往的游客推销自己的商品。从产自中条山下的山泉水,到来自盐湖的瘦脸养颜黑泥面膜,从古代传说讲到现代技术,抑扬顿挫的语调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更有游客跟着一唱一和,互动感十足。
24岁的姚帅泽是这里的“推销员”之一。为了学习老式“吆喝腔调”,除了日常的排练,他还在工作之余翻看《编辑部的故事》等老剧,跟着影视剧里的人物练习起以前的吆喝声,对着镜子纠正手势的角度。“一开始觉得‘老腔调’很别扭,练得多了,反而觉得很有味道。”姚帅泽笑着说,现在自己的“戏瘾很大”,下班路上看到路边停着的二八大杠自行车,都忍不住上去“蹬两下找找感觉”。
化身文化“推销员”
“原来运城的‘盐文化’不是课本里的一句话,而是真真切切藏在老一辈人的生活里。”除了扮演“推销员”,他还扮演“老盐商后代”“裁缝”等角色。在之前,他只知道家乡有个盐湖,却从不知道“明清时运城盐商走南闯北,把盐卖到了陕西、河南好几个省”,更没听过“盐池禁墙”是古人保护盐池的智慧结晶。这份工作的意义,早已超出了“赚钱”的范畴。
为了演好角色,姚帅泽专门上网查了相关资料,还特意跑去河东池盐博物馆去学习,在那些资料里寻找角色的“归属感”。“以前觉得‘制盐’是很简单的事,直到看到资料里说‘古人用卤水晒盐,要根据天气调整盐田的水位’,才知道这里面全是学问,也对我们的先辈更加自豪了。”他说。
“下次再有人问起,我就把这些老照片、新照片给大家看,让大家知道运城的盐文化一直在延续。”对他而说,以前跟同学聊家乡,只能说“运城有盐湖”,现在在演出中能向更多人讲盐商的故事、家乡的历史,感觉自己跟家乡的联系更紧了。
在近期的试营业中,游客的互动和热情也让他感觉特别开心,还有小朋友拉着他问手里的“粮票”是什么。以前最快乐的是“被游客记住”,现在在东乐社,他的快乐变成了更具体的共鸣——有游客因为他讲的“黑泥传说”,特意去查了盐湖的历史;有家长带着孩子来“找回忆”,顺便让孩子听了堂生动的“家乡文化课”。“就像把老故事装在年轻的壳里,传递给更多人。”他说。
在角色中获得多元体验
“比起以前在奶茶店兼职,一直重复点单、做奶茶,这份工作太‘活’了!”暑期来到东乐社兼职的“00后”大学生赵琛宇、赵中昊说。在这里,每天遇到的游客都不一样,每一位游客给出的反应也不同,随时都要准备“接招”。这种随机应变的快乐,是他们以前做兼职时从未感受过的。
在东乐社,除了充满年代氛围的街景布置,每天还有百余场演艺活动等待游客来解锁。专业NPC则穿梭在各个场景中,在角色框架内为游客提供表演、与游客互动,让参与者获得体验感。
与游客共舞
在学校场景中,身着蓝色校服的赵琛宇、赵中昊等NPC正倾情演绎着80年代高三毕业生的故事。他们在“操场”上演出时,游客们就坐在“操场”的台阶上,沉浸式欣赏演。还有小朋友穿着换好的校服,走上前和他们共舞。
“我们已经排练两个月了,这次试营业是首次面向公众。作为NPC,我们在演出之余,还需要不断与游客互动,这个就比较考验表演之外的能力。”赵琛宇说,“而且在这个充满年代感的环境里表演,让我们对过去的运城和父母那一辈的生活有了更深的了解。虽然演出很累,但看到观众的笑脸和互动,就好像能忘掉疲惫了。”
街区负责人王勇也常常感慨于这些年轻人的创造力:“我们只给了角色的基础设定,没想到他们会自己添加很多细节——扮演邮递员的男生,会在二八大杠自行车上挂个旧收音机,放着过去的流行音乐;扮演书店售货员的女生,自己画了本‘借阅登记本’,模仿老字体写下‘1985年6月,借阅《平凡的世界》’几个字。这些‘青春化的改编’,让老街区少了些刻意的‘复古感’,多了些真实的‘烟火气’。”
拍照打卡
在这里,这些年轻的NPC们就像一座特殊的桥——桥的这头,是属于这些年轻人鲜活的青春活力;桥的那头,是来自80年代温暖的旧时光。他们用笑声和汗水,给游客造了一个“重返过去的梦”,而梦里那些关于家乡的故事、关于生活的温度,也悄悄住进了他们的青春里,成为这个夏天最特别的成长印记。
记者 杨颖琦 文图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