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9-01
喜领婚书,笑逐颜开。
鹊桥架南北,佳期又一年。8月29日,农历七月初七,我市在新绛开展“爱在七夕见文明 移风易俗新风尚”活动。该县10对新人在这个充满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里,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许下相伴一生的誓言。
传统与现代交融的颁证仪式
红色的地毯、“喜”庆的拱门与“我们的节日·七夕”主题背景板相互映衬……当天的新绛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室外颁证基地,庄重而温馨,新人们打扮一新,脸上洋溢着幸福而期待的笑容。
七夕节承载着人们对爱情忠贞、家庭美满的美好向往。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运城日报社联合新绛县委宣传部、新绛县民政局、新绛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举办此次活动,旨在抵制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婚姻观和消费观。
“我们自愿结为夫妻,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共同肩负起婚姻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在主持人的带领下,新人们面向彼此,手捧结婚证书,进行庄严的集体宣誓。
新人卫斌斌和许永番相视而笑,卫斌斌告诉记者,他们特意选择了七夕这个传统节日来登记结婚,觉得很有意义。集体颁证仪式让他们感受到了婚姻的庄严和神圣,比简单领个证更有仪式感。
签下承诺,婚事新办。
宣誓结束后,新人们依次在《婚事新办倡议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承诺争做文明新婚俗的践行者。
耄耋老人送上婚姻保鲜秘籍
此次活动的一大亮点,就是邀请到了八旬夫妇贾东山、王新兰。这对已经携手走过60多年风雨的“金刚钻婚”老人,作为特邀嘉宾分享了婚姻保鲜的秘籍。
贾东山老人握着话筒的手微微颤抖,但声音坚定而温暖:“我俩结婚62年了,那时候什么都没有,就是凭着相互理解、相互包容走到了今天。”王新兰老人在一旁微笑着点头,眼神中满是对丈夫的深情。
60余载岁月,在风雨兼程、磕磕绊绊中,贾东山老人对婚姻有了深刻感悟。他说,婚姻就像一桌丰盛的酒席,爱是其中的主食,是支撑家庭的根本。而宽容、理解、信任与尊重,则如一道道不可或缺的菜肴,丰富着婚姻的滋味。浪漫与趣味,如同美酒和饮料,为生活增添别样的色彩。唯有集齐这些元素,这桌婚姻之席才能有滋有味。
携手一生,浪漫启程。
这番朴实无华却蕴含深意的话语,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新人程轲感慨道:“听到二老的故事特别感动,他们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相濡以沫的爱情。这也让我们思考,应该如何经营自己的婚姻。”
婚俗改革的多元探索
为丰富活动内容,主办方还安排了精彩的文艺表演。运城市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侯永录、理事张瑶婷表演了河东干板腔《娶媳妇》,用传统曲艺形式倡导婚事新办简办的理念;新绛县文化馆带来了小合唱《文明新风吹》和歌舞《孝敬父母》,引导新人树立文明节俭、孝老爱亲的婚姻观念。
活动还特别邀请新绛县心理咨询协会会长支慧云进行“相约七夕,开启幸福婚姻生活”主题讲座。作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和婚姻家庭治疗师,支慧云从专业角度分析了婚姻家庭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之道:“婚姻不是爱情的终点,而是更深层次情感关系的起点。良好的婚姻关系需要夫妻双方共同经营,需要相互理解、有效沟通和共同成长。”
连理同心,体验非遗。
活动最后,新人和嘉宾们一同参观了非遗文明集市。集市上展示了当地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剪纸、云雕、玉顺石雕、绛州澄泥砚、木版年画等,这些传统非遗与婚俗文化息息相关,吸引了众多新人驻足观看。
“将非遗文化与婚俗改革相结合,是我们这次活动的一个创新尝试。”活动主办方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新人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也能接受文明婚俗的新理念。”
新风拂面,爱满七夕。
在这个以“牛郎织女”爱情传说为背景的传统节日里,我市通过集体颁证这种形式,既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注入了移风易俗、婚事新办的时代内涵。活动不仅提升了婚姻登记的仪式感和幸福感,更引导新人树立了正确的婚姻观和家庭观。
鹊桥为证,誓言如歌。当新人们携手走出会场,他们带走的是一纸证书,更是一份对婚姻的敬畏、对家庭的承诺、对未来的期待。文明婚俗的新风正在河东这片土地上吹拂,吹进每一个追求幸福的人心中。
记者 景斌 文/图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