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8-25
“记得小时候,每逢过年,父亲都会带我来百货大楼买新衣服。那时候人多得挤不动,手里攥着票子,心里满是期待。”市民刘虹笑着回忆。
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运城,百货大楼是市民心中的“必去地”。这里货物齐全、氛围热闹,不少人从周边县市赶车而来,只为“逛一圈”。大楼的商品、拥挤的人潮,成为几代人的共同记忆。
然而,时光流转,运城撤地设市后,新的商圈逐渐崛起,再加之电商经济冲击,百货大楼面临发展考验。2017年的一次改造尝试,也未能让它重回巅峰。
沉寂多年后,人们几乎以为这座大楼会就此落寞。直到今年8月23日,“東樂社”来了。
“東樂社”这一名称取自运城古称“河东”的地域文化,“社”则呼应了人民公社时代的集体生活符号。東樂社总构想袁小龙介绍:“我们希望这个名字,不仅能唤起人们的记忆,也能让大家一眼读懂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色。”
“永昼之城”赋能老地标
8月23日傍晚,华灯初上,焕然一新的百货大楼前人潮涌动。这里以“東樂社”文商旅综合体的全新身份开启试营业。鼓点铿锵,唢呐高亢,舞狮翻腾起跃,喜庆的氛围将开业盛景推向高潮,吸引了不少市民和游客驻足观看。
“我们要做的,不是简单的商场,而是一个‘永不落幕的城市剧场’。”袁小龙表示,这座综合体正式营业后将24小时运营,成为市民随时可来的“第三空间”。
在这里,顾客不是单纯的消费者,而是“剧情参与者”。“我们的营业员不再是导购,而是‘NPC演员’。”工作人员庞娇介绍,“比如在供销社,你得拿粮票换货,在工厂食堂,你能听见工友喊号子。每一次消费,就是一次剧情延续。”
夜幕下的解放南路,灯光辉映,人头攒动。久违的热闹,重新回到这座城市的老地标。
東樂社打破了传统“卖家与顾客”的单一关系,营业员穿着各个年代的服装,带领顾客进入剧情。
试营业首日,地道美食、匠心文创、特色演艺齐聚。人群在排队等待美食,摄影爱好者捕捉复古场景,年轻人打卡发朋友圈,孩子们目不转睛观看表演。
不同楼层串起历史片段,粮票购物、NPC互动、现场演艺,让人们不仅“看见”记忆,还能“走进”记忆。
“这里不像商场,更像是一部‘活着的城市史书’。”游客王梦梦说。
四层楼,讲述一座城
在東樂社,就像翻开一本鲜活的运城故事集。
一楼逛遍老河东:赶大集的喧闹声、生产大队的宣传标语、飞云楼的古韵、永乐宫的艺术拍卖……游客仿佛回到了20世纪的市井长街,步步皆是记忆。
二楼呈现老火车站与供销社等。这里有琳琅满目的老物件,也有红旗学校的课堂场景。茶厂、大众浴池、戏班大院交织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生活画卷。游客既可淘老货,也能重温“集体生活”。
本次开业仅开放一楼和二楼,三楼非遗民俗村和四楼工业印记局目前不对外开放。未来,这两层将陆续开放,为游客呈现更丰富的沉浸式体验,包括庙会、非遗手工、工业岁月等场景,让城市记忆更加完整。
三楼非遗民俗村:庙会热闹、姥姥家的温暖、采盐厂独特工艺等场景已建成,将来游客可参与互动体验,如酿醋、捏制花馍等。
四楼工业印记局:工业岁月场景正在布置,包括盐化四厂车间、工人食堂的大锅饭、礼堂里的戏曲与电影、家属院环境等。开放后,游客将能全面体验厂区生活百态,感受工业时代的真实气息。
東樂社带给人们的不仅是视觉展现,更是多感官沉浸式体验。触手可及的邮票和老物件等,让游客能够触摸到真实质感。
“我们的愿景,就是让每一次驻足,都成为一场时代穿越的叙事体验。”庞娇说。
每一层楼都像一条时间长河,让游客在细节中穿越过去,感受城市的记忆与温度。
沉浸式体验,让历史走进生活
在東樂社,每一位游客都可能被“拉入”一段历史剧情。记者看到,街区的鼓乐声响起,小朋友们跟随表演穿梭在街巷间,欢笑声此起彼伏。刘先生带着儿子体验“粮票购物”,父子二人手握粮票,仔细挑选老式点心,边笑边交流,仿佛回到20世纪的集市现场。
老火车站区域的布置,仿佛穿越时空隧道。退休教师赵阿姨看到熟悉的红旗学校课堂布置,感慨道:“这里的每一个细节,都能唤起童年的回忆。”
不同于传统商场强调商品与促销,東樂社更注重沉浸体验。
视觉:复古街区与赛博朋克元素交织,历史与未来对话。听觉:火车站广播、集市叫卖、礼堂曲艺声此起彼伏。嗅觉:锅气小吃、茶香袅袅唤醒味蕾。触觉:邮票、老物件触手可及。味觉:美食摊位提供地道风味,从大锅饭到山西面食应有尽有。
夜幕降临,灯火亮起,東樂社人潮如织。沉寂多年的百货大楼,以東樂社的身份重新焕发活力。它不仅是商业体的转型,更是一座城市文化自信的体现,必将成为运城新的文化地标。
“看着这座老百货大楼焕然一新,我感到既熟悉又新鲜。”市民刘阿姨边走边说。
文化赋能,文商旅深度融合
“我们希望東樂社不仅是购物和娱乐的场所,更是一座城市的情感容器,记录时代变迁,连接过去与未来。”袁小龙表示,東樂社通过非遗活化、工业记忆重现,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消费动力,把文化与商业深度融合。
从河东集市到工业印记,从传统民俗到古迹复刻,東樂社通过街区布局、沉浸式演出和互动体验,把城市记忆立体呈现在大众眼前。游客在体验消费的同时,也能接受文化熏陶,增强对运城历史、民俗、工业发展的认知和认同。
记者注意到,现场许多年轻人拿着手机拍照,边看边讨论剧情细节。老人们则静静观看老物件与场景复刻,偶尔低声与家人交流过去的生活经验。不同年龄层的游客在这里形成一种独特的交流氛围,文化体验与社交互动自然融合。
東樂社的热闹,不仅仅来自建筑的翻新,更在于它承载的情绪价值。对于老年人来说,这是重拾记忆的地方;对于年轻人来说,这是社交打卡的新地标;对于孩子们来说,这是一本“城市文化课本”。
游客王磊说:“这里不仅能逛街买东西,更像是在参与一场城市的记忆展演。每一处都能看到不一样的故事,每一次互动都让人忍不住停下脚步。”
随着夜色渐深,灯光洒落在解放南路的街道上,人潮涌动,笑声与音乐交织。老地标的新生命正在这里绽放,而运城的城市记忆,也在每一次驻足和互动中,被一代代人铭记和传承。
未来,東樂社计划开发研学、社交、文旅配套等多重功能。它不仅属于运城人,也将成为外地游客了解河东文化的新窗口。
老百货大楼的记忆没有消失,而是以更年轻、更开放的方式延续。
记者 李 岩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