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8-25
“改造后,我家冬天室内温度能达到24摄氏度,省心又省钱,不用还能报停,一点不受其他家影响!”近日,盐湖区道路运输管理所家属院居民王春生的话,道出了老旧小区居民对供热管网分户改造的认可。这个实施了供热管网分户改造的小区,实现了从“冷屋子”到“暖房子”的蜕变,正是我市推进老旧小区供热管网分户改造的生动缩影。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近年来,我市始终把民生福祉放在突出位置,大力实施供热“冬病夏治”改造,将老旧小区供热管网分户改造作为重要民生工程持续推进。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完成供热改造面积近70万平方米,惠及6200余户居民,真正实现“改一片、暖一片、满意一片”的目标,用实实在在的“温度提升”换来群众满满的“幸福指数”。
靶向施策:破解老旧小区供暖“老大难”
8月13日,市人民路学校家属楼北楼的供热分户改造施工现场一派忙碌,施工人员手持电焊机焊接新管道,等焊接完成后,这些新管道将替换掉院内老化破损的旧管道,为居民冬季取暖筑牢“温暖防线”。
“这房子是1995年建的,供热管网老化堵塞严重,‘跑冒滴漏’是常事。一到冬天,就客厅和小卧室的暖气片有点温度,其他房间都是冰冷的。”已在该栋楼一楼住了20多年的连婵娟,向记者诉说着前些年供暖的烦恼,“我家昨天刚完成分户改造,今年冬天能暖和了。”
市人民路学校家属楼北楼是典型的老旧小区,有32户居民。受制于建成年代的技术条件,该栋楼采用单管串联供热系统,整栋楼仅靠一个总阀门控制,长期使用导致管道内壁结垢严重,有效管径不断缩小,热水流量不足、热能损耗大的问题愈发突出。“最棘手的是,只要有一户管道破损或需要维修,就得关掉整栋楼的总阀门,所有住户的供暖都会受影响。”市人民路学校后勤部负责人张荣召指着正在施工的管道井介绍道。
今年7月15日,在充分征集业主意见、反复沟通协调后,市人民路学校家属楼北楼供热管网分户改造正式启动。截至8月13日,已有25户完成施工。
市人民路学校家属楼北楼的供暖困境,并非个例。据了解,目前我市许多老旧小区仍采用单管串联供热系统,这种集中循环模式不仅容易造成部分住户室温不达标,更存在“一户维修、全楼停暖”的短板,给居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我市将老旧小区供热管网分户改造作为重要民生工程,由市热力有限公司持续推进。该公司以系统思维推动供热管网分户改造落地:召开专项动员大会,明确任务分工、压实工作责任;成立分户改造专项组,搭建技术保障、物资供应两大支撑体系,为改造工作筑牢基础;赴长治、晋城等地考察调研,学习供热管网分户改造先进经验,并结合本地实际优化改造方案;选取部分小区作为先行试点,在试点成功后逐步扩大改造范围,推动民生工程从“点上突破”迈向“面上覆盖”。
“今年3月15日供热结束后,我们公司根据上个供热季供热情况,着手推进老旧小区供热管网分户改造。”市热力有限公司分户改造专项组负责人廉弘说:“原计划实施改造面积4.5万平方米。经过多方面宣传和对接,目前有12个小区正在实施供热管网分户改造工程,涉及883户居民,总面积达9.26万平方米。”
宣传入心:用“接地气”来“聚民心”
“以前冬天暖气不热,现在改造后温度能自己调节,家里暖和多了!”5月26日,在中心城区禹香苑小区举办的“冬病夏治”供热改造宣传活动现场,居民张女士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场由市热力有限公司组织的活动,通过政策讲解、案例分享、实地观摩等形式,让居民真切感受到供热改造带来的实惠。
当天的活动现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府部门负责人与十余个小区的居民代表围坐一堂。市热力有限公司技术人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串联改并联”的技术原理,已改造用户现身说法,未改造居民畅谈疑虑。“施工会不会影响日常生活?”“改造后温度能提升多少?”……面对居民提问,工作人员逐一解答。随后,部分居民走进已完成供热改造和正在供热改造施工的住户家中,实地了解改造效果。
“听改造后的居民说,冬天家里更暖了,还能自己调温,太方便了。我回去就动员楼里邻居,让改造赶紧落地。”市民李先生的话,道出了不少居民的心声。这场宣传活动,既是市热力有限公司创新改造宣传的实践,也折射出老旧小区供热管网分户改造中“解民忧、聚民心”的关键。
“老旧小区老年居民多,不少老年人对供热管网分户改造流程不熟悉、对效果没信心。再加上部分小区存在建筑结构复杂、没有预留管道井、墙体老化易破损等问题,居民难免有顾虑。”廉弘坦言。
为此,市热力有限公司将宣传引导作为破解难题的“金钥匙”,用看得见、摸得着、听得懂的方式,让居民从“心存疑虑”转向“主动参与”。
近年来,市热力有限公司不断创新宣传路径:组建“供热管网分户改造宣讲队”,深入老旧小区开展“政策进社区”活动,用方言拉家常的方式讲解改造的好处;组织“供热管网分户改造体验团”,邀请居民走进已改造小区实地感受,用“眼见为实”替代“口头承诺”;针对老年人、特殊家庭推出“上门服务”,一对一解读政策……一系列接地气的宣传举措,让老旧小区供热管网分户改造政策家喻户晓,也让“温暖过冬”的民生承诺深入人心。
如今,在市热力有限公司的创新宣传推动下,越来越多老旧小区的居民主动参与到供热管网分户改造中:有的小区居民自发组建“改造协调小组”,协助做好意见征集、政策传达工作;有的老年居民向有意向进行供热管网分户改造的居民分享改造知识;还有的小区通过居民微信群,及时了解改造进度、交流施工建议,形成了“企业推动、居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实效暖心:从“有暖用”到“用好暖”
“去年供暖季家里能到20多摄氏度,太热了还得开窗透气!”8月13日,市种子公司家属院居民仝刚山刚散步回来,热情邀请记者走进他家里,实地看看供热管网分户改造带来的变化。他所在的居民楼建于2000年,曾因管网堵塞导致冬季室温偏低,部分住户不得不靠电暖气片过冬。如今,一场供热管网分户改造,让这栋楼20户居民彻底告别了“冷屋子”。
“以前一到冬天,居民总来反映家里不暖和,不少人还买了电暖气片,一个月下来电费都不少。”市种子公司家属院负责人马永管回忆,得知可进行供热管网分户改造后,该家属院选派居民代表到已改造小区参观,亲身感受供暖效果、了解施工周期与改造细节等,打消居民顾虑。去年,仅用1个月时间,市种子公司家属院西单元20户供热管网分户改造全部完成。“供暖季一到,大家都说家里热了好多,再也不用裹着厚衣服在家待着了。”马永管说,仝刚山家还成了“样板间”,不少周边居民特意来感受暖意。
市人民路学校家属楼南楼的居民,也同样享受到了供热管网分户改造带来的“温暖福利”。这栋楼建成于1998年,过去采用串联式供热,热量由上至下传递,低层住户常面临“暖气不热”的难题。去年8月,随着供热管网分户改造工程完工,困扰居民多年的供暖问题迎刃而解。“我家有老人,往年冬天老人得盖两床厚被子才敢睡。改造后,去年冬天家里温度维持在20摄氏度以上,老人盖一床薄被子就够了。”该栋楼四单元1楼住户李向阳指着家中的供热管道,向记者讲述着生活的变化,言语间满是欣喜。
民生工程既要“建得好”,更要“管得好”。为让这份“温暖”长效延续,市热力有限公司持续强化工程质量监督和技术指导,并为相关改造用户提供每平方米4元的补贴及一对锁闭阀,切实降低了居民负担,让民生工程更有“温度”。
从市人民路学校家属楼北楼的施工热潮,到禹香苑小区的大力宣传,再到种子公司家属院的暖意融融……我市老旧小区供热管网分户改造不仅解决了老旧小区的供暖难题,更让民生温度直抵人心。随着越来越多老旧小区完成改造,冬日里的阵阵暖意,正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中最动人的民生注脚,见证着“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
记者 王月文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