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8-13
厂房全貌
在垣曲县经济开发区,山西联城商砼股份有限公司的搅拌站日夜运转,红色的搅拌罐在阳光下泛着金属光泽,罐车队列如整装待发的士兵,将混凝土送往城乡各处的建设工地。
这片热土上拔地而起的厂房、学校、桥梁,都凝结着这家企业的力量。而执掌这家县重点企业的,是一位把军装底色融入商海的退役军人——范红朝。从保家卫国的军营到建设家乡的厂房,他用军人的坚韧与担当,浇筑出一条以实业回报家乡的坚实道路。
实业扎根
十年筑梦的乡土情怀
5年的军旅生涯,在范红朝的身上刻下了吃苦耐劳的韧性、责任与执行意识、团队协作理念3道深刻的印记。
2012年的垣曲县,正迎来开发区建设的热潮。刚脱下军装不久的范红朝敏锐地发现,家乡建设急需优质混凝土,而本地供应商普遍存在产能不足、质量不稳定的问题。“军人要到最需要的地方去。”他带着全部积蓄和战友的借款,在开发区边缘租下15亩荒地,敲定了联城商砼的第一块地基。
创业初期的艰难,远超想象。为了办理环评手续,他跑了十几个部门,白天蹲守审批窗口,晚上就在工地窝棚里研究政策文件;为了开拓市场,他带着样品跑遍全县大小工地。“第一笔订单只有500立方米混凝土,我们却像执行作战命令一样,提前3天完成供应,质量检测结果比国标还高两个等级。”范红朝说,正是这次“战役”的胜利,让联城商砼在本地市场站稳了脚跟。
介绍产品
10年间,这家企业参与了垣曲县几乎所有重要建设项目:开发区标准化厂房、县城新区住宅小区、跨河大桥、乡镇卫生院……每一立方米混凝土里,都藏着对家乡的深情。2020年汛期,县医院急诊楼扩建工程急需混凝土,而暴雨导致原料运输受阻。范红朝当机立断,调用公司所有罐车组成运输队,他亲自开着头车,在泥泞山路上缓慢前行,原本1小时的路程走了3个小时,终于按时将混凝土送到工地。“医院早一天建成,就能多一分保障。这种时候,企业不能算经济账。”
如今的联城商砼,已从最初的小作坊发展为拥有3条生产线、20辆罐车、年产能30万立方米的重点企业。实验室里,智能检测设备实时显示各项数据;调度室的大屏幕上,每辆罐车的位置和状态一目了然。但范红朝依然保持着每天巡查车间的习惯,工作服口袋里总装着一把卷尺,遇到原材料就随手测量,“就像在部队检查装备,亲手摸过才放心”。
反哺乡土
军创企业的责任担当
在联城商砼的厂区门口,“退役军人就业基地”的牌子格外醒目。这是范红朝最看重的荣誉之一。“当年我转型时走了不少弯路,现在有能力了,就得帮战友们搭个桥。”公司每年都面向退役军人举办专场招聘会,不仅提供岗位,还安排技能培训,帮助他们适应职场。
参观实验室
除了吸纳退役军人就业,该企业始终践行着社会责任。在乡村振兴中,该企业为乡镇道路硬化项目让利15%;每年建军节,都组织员工慰问驻地部队。而在环保投入上,范红朝从不含糊:投资500万元建设粉尘回收系统,所有罐车安装GPS定位,确保按规定路线行驶,生产废水经处理后全部循环利用。“垣曲是我们的家,不能为了赚钱污染家乡的山山水水。”他说这话时,眼神像当年在部队宣誓时一样坚定。
作为开发区的纳税大户,范红朝在意的是,企业的发展能给家乡带来什么。“你看那栋教学楼,用的是我们的混凝土,将来会走出多少大学生;那座桥,能让乡亲们少绕10公里路……这些才是实实在在的价值。”
向新而行
老兵的未来战场
“这是公司的新型环保混凝土样品,他吸水性特别好……”范红朝介绍,军人要懂得与时俱进,企业发展也得跟上时代步伐。
对于未来,范红朝有3个目标:3年内实现生产全流程智能化,降低能耗10%以上;拓展轻质建材、预制构件等产品线,从单一供应商转型为综合服务商;在周边县域建立配送网点,让联城商砼的服务覆盖面更广。“但无论怎么发展,总部永远在垣曲,根不能动。”他强调,就像军人守阵地,企业也要守好家乡这片阵地。
而对于更多想创业的退役军人,范红朝常说3句话:“把军装里的精神带出来,把市场的规律学进去,把家乡的需求记心上。”他认为,退役军人创业最大的优势不是政策扶持,而是部队培养的品格:“忠诚能赢得信任,坚韧能克服困难,担当能成就事业。这些品质,到什么时候都不过时。”
范红朝从军人到企业家,身份变了,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没变;从保家卫国到建设家乡,战场换了,但“不辱使命”的担当依旧。正如他常说的:“我们浇筑的不只是混凝土,更是家乡的未来。”这,就是一位退役军人创业者最朴素也最动人的誓言。
文:记者 陶登肖 摄影:记者 茹雅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