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县域>

夏县裴介镇墙下村:党建引领点燃乡村烟火气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7-04

古庙会上唱大戏(资料图片)

近年来,夏县裴介镇墙下村村“两委”以党建为引领,通过“党建+民生”的模式,用好民俗资源,传承发展古庙会,开设早夜集市,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新路径。目前,该村已形成“三街两路十二条巷”纵横布局,常态化争创“五面红旗”,实现各项工作争先进位、争创一流、站在前列,为打造“乡风文明、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夯实基础。

传承发展古庙会

点燃乡村烟火气

每年农历十月初十是夏县裴介镇墙下村古庙会举办的日子。墙下古庙会作为当地一年一度的传统盛会,吸引了周边十里八乡的群众前来参与,共同品味这一充满烟火气息的文化盛宴。

“庙会可热闹了,摊位从村东摆到村西,还有蒲剧表演,到处都是人。”常年在村中心广场经营小吃摊的村民靳金建说起墙下古庙会满是自豪。

近年来,该村村“两委”将原本为期一天的庙会延长至3天,参与的摊主越来越多,商品品类也越来越丰富。每年的庙会,摊位早早就被预订,可谓一摊难求。

据该村村委会主任介绍:“如今庙会摊位有600多个,美食、服装、日杂、娱乐等各种项目应有尽有,去年村委会还邀请了临汾市汾西县蒲剧团前来演出,进一步丰富庙会形式和村民文化生活,满足大家的精神文化需求。”

商品琳琅满目,群众络绎不绝,古庙会激活了本土商机,让乡村更有活力。

“每天差不多能卖出百份泡馍,客流量还是比较大的。”在庙会上经营羊肉泡馍的摊主老刘说,除了美食广受欢迎外,各种套圈、射击等小游戏也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和小朋友。

“大家赶集、听戏、吃美食,感觉跟过年一样。”靳金建说。

为让古庙会更好地传承发展下去,裴介镇墙下村党支部进一步强化服务能力,打造规范有序的集会环境。“我们建立了一支由村‘两委’干部、网格员、党员突击队、小队队长组成的志愿队伍,负责组织协调会场秩序、环境卫生、非机动车辆摆放等工作,确保古会安全、有序开展。”到村工作大学生武彤欣说。

除每年一度的古庙会外,墙下村党支部还在延续传统习俗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打造特色早夜市,吸引群众在农闲时发展地摊经济,丰富乡村经济形态,为农民持续增收增添活力。

干部群众一条心

合力建设和美村

“以前每次下雨,下水口就会堵,雨水溢出来,味道很大,不仅影响村容村貌,也影响我们做生意。”村民景建宏在村中心开了间小饭店,已经有20年了。他告诉记者,同他一样,不少村民也曾饱受污水的困扰。

由于缺乏统一的污水收集与处理系统,村内污水直接排放至低洼地带还会对水环境造成污染。

“现在,污水管网铺设即将完工,大街小巷道路也全部硬化,连路灯也实现全覆盖,再也不需要担心雨天或者夜间出门了。”景建宏说。

“现在村里环境越来越好,垃圾有人及时清理,到处都很干净整洁。”村民靳金建说。

近年来,墙下村村“两委”在街巷硬化、村庄亮化、村容美化、环境绿化、垃圾治理、污水治理等方面推动基础设施全面升级,实施了党群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广场、村中绿化、道路硬化、卫生改厕等多项工程,始终将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放在首位。

在整治过程中,该村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健全长效机制,推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实施村“两委”干部包街包巷制,定期巡查,有效制止乱堆乱放现象,充分发动全村群众参与环境整治,形成“人人参与、家家行动、户户受益”的良好氛围。

如今,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活动广场、农家书屋等平台,村里定期开展各项活动,村民文化生活更加多元。遇到家里有急难事的,或是腿脚不便的,工作人员还会上门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从过去的“脏乱差”到如今的“家乡美”,村民满意度越来越高。“环境好了,大家笑容多了,抱怨少了,生活更有奔头了。”网格员刘姣姣说,“现在村里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注重发挥网格力量,调节矛盾,宣传政策,排查安全隐患,旨在进一步打造和美墙下。”

未来,该村还将打造小麦种植“千亩方”基地,加快推进食用菌项目落地,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丰富庙会经济形式,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社会治理、乡村振兴赋能提效,谱写新时代文明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记者 杜磊 陈怡霏 杨洋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