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7-03
“两水两山两名楼笑城果香远,三王三凤三故里万荣争气牛”,一副楹联道出了万荣的地理环境和人文风情。近年来,万荣县依托地处黄河与汾河交汇处的自然禀赋和11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6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8个A级景区等人文资源,成功创建山西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形成全域、全景、全季旅游优势。
在助力我市打造文商融合旅游热点门户过程中,万荣县借力《黑神话:悟空》的流量效应,持续擦亮文旅融合品牌,精心绘制全域旅游的斑斓画卷,以全新姿态喜迎八方游客。
联动三大片区
聚焦解决“人气、特色、高端”三大问题,树立市场化思维,统筹推动李家大院—孤峰山、飞云楼、后土祠“三大片区”联动发展,集中力量打造精品景区、提升旅游档次。
飞云楼片区华丽蝶变。大手笔实施周边环境综合整治,组团式铺开游客集散中心、雨污分流改造、文化体验廊道、房车打卡营地、寻梦黄河AR体验等18个重点项目。“这些项目预计今年‘十一’前将全面完成、精彩亮相。”万荣县文旅局相关负责人描绘说,“届时,通用机场直升机凌空瞬达,博物馆、美术馆信步即达,游客可尽情观赏中华第一木楼飞云楼‘上接云衢,下临无地,层檐叠角,如革而如飞,画栋雕梁,晖月而映星’的壮观景象,体验飞云楼片区大开大合的顶流感、人声鼎沸的烟火气。”
李家大院—孤峰山片区破题起势。精心建设李家大院慈善小镇、农耕乐园,焕发“古朴渊渟、古今辉映”的时代魅力。全速推进孤峰山西线高空索道项目,建成后游客可360度全方位俯瞰青山叠翠、远眺黄汾的壮阔景致。同时,带动沿线乡镇更多群众从事旅游相关行业。
后土祠片区古渡新生。综合开发后土祠、黄河文化雕塑博览园和北辛舍利塔,布展后土文化展览馆。以千古绝赋《秋风辞》为依托,吸引文人墨客前来创作交流,推动太空舱、露营地成为文旅新时尚。今年6月12日,万荣县依托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与山西文旅集团签订《万荣县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优化摄影写生、数字化沉浸体验等配套服务,全力打造黄河文化旅游精品示范带,让游客更好地亲近黄河水文化、水景观,感受其中蕴含的深厚魅力。
丰富文旅业态
在文旅产业蓬勃兴起的当下,传统大规模同质化景区渐显疲态,“小而美”文旅新场景以“场景创新经济学+生活美学”的构架,通过空间精微化、文化在地性、体验交互性等特征,在小体量空间中实现商业效能与文化体验的深度耦合。在这一背景下,万荣县全面延伸旅游产业链条,以休闲旅游、康养旅游、实景演艺等多元业态发展吸引游客。
乡村旅游农趣盎然。以和美乡村建设为契机,高质量建成苹果、桃等8个农文旅融合主题公园,连年举办杏花游、桃花游、樱桃采摘行等“畅游后土·果海笑城”14项乡村游活动,让游客在花海果香中感受多彩乡村的魅力。
地域赛事迸发活力。坚持以地域特色品牌赛事为牵引,先后举办了黄河一号旅游公路马拉松赛、“骑游黄河·善行万荣”黄河一号旅游公路自行车赛,创新开展“乐善万荣妈妈团”群众才艺大赛和“全民体育·万荣海鸥”群众性体育赛事,吸引更多人跟着赛事来旅行。
康养旅居方兴未艾。探索发展了晋汉子农庄、西村乡龙翔山庄等康养基地,打造集娱乐、休闲、住宿、研学于一体的多功能康养旅游度假区,为游客提供一方怡然自得的文旅新天地。
旅游体验身临其境。推出《梦幻飞云楼》《圣母送福·我来接》《同舟渡》等沉浸式情景剧,为各地游客带来全新的视听盛宴。围绕“一楼一殿一祠一院”(飞云楼、无梁殿、后土祠、李家大院)、五塔(稷王山塔、旱泉塔、北辛舍利塔、寿圣寺塔、八龙寺塔)以及古建企业等特色资源,精心设计特色古建游、红色研学游、绿色康养游等,“花式”解锁万荣全域旅游胜景。
凝练文化IP
IP是文旅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万荣县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促进文博、文创、文艺联动发展,塑造出一批特色文化IP。
创新景文共生。有序修缮并开放国保旱泉塔、稷王山塔和市保荣河县署等64处文物,标准化创建万泉文庙、稷王庙、薛瑄故里等A级景区,进一步推动文保单位景区化。目前正在实施东岳庙数字化保护、寻氏宅院文物活化利用、薛瑄文化园3A级景区提质改造等项目,持续营造数字化时代的“遗产记忆”。
活化传统非遗。深入塑造万荣笑话文化IP,建设笑话剧场,各景区推出“万荣土话小课堂”,通过赠送“万荣笑话”书签,让笑文化贯穿游客的万荣之旅。推进面塑、剪纸、布艺等非遗进景区,目前正在策划2026中国非遗社火展演等活动。
解码历史记忆。全面加强根祖文化、慈善文化、廉政文化、古建文化挖掘利用,开发建设后土文化展览馆、薛瑄廉政文化园、万泉文庙研学基地、上义村红色文化教育基地、郑村闫又文故居等文化地标,成功打造了年文化(年村)、福文化(五福村)、祥文化(北百祥村)、孝文化(前小淮村)等特色文化村,吸引了一批批游客前来打卡。加速整合全县古建产业资源,以万唐龙、舜博、晋飞云琉璃三大企业为核心,积极打造集文化展示、旅游观光、商业开发于一体的古建文化产业园。
厚植文创引流。充分迎合游客追求高品位文化的消费心理,开发后土祠平安钥匙扣、秋风楼坛门石雕、万荣蔬果毛绒挂件、立体镂空笔记本等15类40种文创产品,全县6个景区全面铺货,实现文化传播与旅游消费的深度融合。
深耕服务品质
紧紧围绕“吃住行游娱购”六要素,全方位构建旅游服务保障体系,以贴心服务让游客感受温暖满程。
聚焦“住无忧”,打造李家大院“九号院”、庙前“脽上人家”、胡村“古月吾乡”等特色民宿,引进希尔顿花园酒店,实现万荣四星级酒店“零”的突破,带动住宿业向特色化、高端化、品质化方向发展。
聚焦“食无憾”,在后土祠打造特色美食街,在李家大院建设美食小镇,开展农副产品进景区活动,万荣苹果、香菇、三白瓜等特色农产品“变身”旅游伴手礼,带动周边群众吃上旅游饭、发上旅游财。
聚焦“游无虑”,建设旅游服务区3处、旅游驿站3处、星空帐篷营地2处、旅游厕所34座,搭建智慧旅游数据平台,系统完善县域旅游标识30余处。在景区内投放电动观光车、共享单车、配套充电桩等服务设施,在高速公路服务区设立旅游咨询服务点,改造万荣西站旅游服务区,为游客提供便捷的优质服务。
聚焦“行无阻”,建成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实施全域旅游线路配套服务设施提升项目,秦村黄河驿站有序完善停车场、充电桩、凉亭等配套设施。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着力解决旅游高峰期联动交通问题,给予游客更好的“快进慢游”深体验。
一切美好,尽在万荣。从“景点打卡”到“全域漫游”,从“游客身份”到“文化共情”,万荣通过对文旅产业的“更新迭代”,不断满足游客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的旅游需求,推动文商农旅在深度融合中焕发勃勃生机,为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全新动能。
(本报记者 韩维元 通讯员 赵瑞秀)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