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7-01
暑假已至,为保障孩子的合法权益,切实减轻校外培训负担,让孩子度过一个安全、有益、健康、快乐、充实的假期,近日,市教育局向家长朋友们发出5点温馨提示。
合理安排假期生活
孩子的成长取决于自身努力、家长呵护及学校教育。暑期是孩子复习总结上一学年学习内容,从容步入下学期的黄金时期,也是家长与孩子深入交流、密切亲子关系的大好时机。请家长们理性看待校外培训,合理安排孩子假期生活。在考虑让孩子参加校外培训时,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听取孩子的意见,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二是多与孩子沟通,遵循孩子意愿;三是顺应青少年成长规律,不加重孩子的身心负担。
谨慎选择培训机构
确有校外培训需求的家长,可以通过查询属地教育行政部门公布的校外培训机构“白名单”,或者登陆“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查询选择合规培训机构,实地了解培训机构的办学资质、师资条件、培训合同、投诉举报电话等,并结合孩子个性化需求,综合考虑后再做出理性选择。以上证件应在培训场所显著位置进行公示,无法提供相关证件的机构为违规机构。
理性支付培训费用
请家长们在支付培训费用时,一要签订合同:家长应与培训机构签订《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2021年修订版),仔细阅读培训内容、收费退费等条款,明确双方权利义务;二要知悉规定:在缴纳费用前,家长要详细了解培训机构的收费项目、标准及退费办法等,不要一次性缴纳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的费用,且不得超过5000元;三要存好票据:即保存好维权证据,妥善保管好合同文本,以及培训机构盖章或负责人签名的招生宣传资料、缴费凭证等,以作为维权凭据。一定要通过教育部“校外培训家长端”App进行选课、购课、缴费和退费,不要怕麻烦而直接缴给培训机构(包括私人微信、支付宝等)。值得警惕的是:以“打折”“优惠”“返现”等为幌子,要求一次性缴纳高额培训费的活动,大多数是骗局,家长朋友们要避免掉入消费陷阱。
自觉抵制违规培训
请家长们不要让孩子参加任何形式的隐形变异学科培训,不要参加以“咨询、文化传播、素质拓展、竞赛、思维训练、游学、研学、夏令营、托管”等名义违规开展的学科类培训,不要参加在职中小学教师组织和参与的有偿补课,以及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类培训。这类违规培训,培训质量和孩子们的安全无法保障,还可能随时被关停、取缔,给家长在经济上带来损失,给孩子身心造成不良影响。
监督举报违规行为
规范校外培训行为事关孩子的健康成长和教育事业发展大局,需要广大家长们的积极配合。如发现校外违规培训行为,请及时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反映情况。
家长朋友们,暑期也是各种危险的易发、高发时期,这些安全知识需要提醒孩子特别注意:一是水边嬉戏,谨防溺水;二是和谐相处,预防欺凌;三是谨慎交友,防范性侵;四是交通安全,常记于心;五是快乐出游,安全第一;六是擦亮双眼,远离陷阱;七是文明上网,用之有度。希望家长朋友们一定要将孩子的安全放在心上,履行好监护人的职责。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营造规范有序的校外培训氛围,积极构建平安稳定的校外教育生态,为孩子们的茁壮成长保驾护航。
记者 杜磊 陈怡霏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