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情感讲述>

好祥哥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4-07

□李为民

到今年,好祥哥就迈入80岁的门槛了。在农村,单就这把历经风霜的年纪,加上每年正月成群的孙辈们承欢膝下、叽叽喳喳的热闹场景,好祥哥绝对是令人羡慕的人生赢家。

我和好祥哥是黄河北岸、圣天湖畔同村乡邻,他长我17岁。我姓李,他姓席,因为父辈交好,我自小就称他为“好祥哥”。称呼里,既有对他的尊重,更有对他过人智慧的钦佩。

黄土智慧

好祥哥是个正直、智慧的人,他总能在人们习以为常的细节中看见不同、发现机会,然后动手实操。年轻时,他的许多奇思妙想往往被视为另类,然而他总是乐观地坚持自己的想法,因而表现得与众不同。在多数人眼里,好祥哥有点认死理、犟脾气,只有少数智者能洞察到他心海里翻滚的浪花,从而成为至交。

好祥哥善思考,爱钻研。“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咋着咱咋着。”这句俗语表面上是说种庄稼是件简单的事,但实质上却反映的是一个人对待庄稼乃至生活的态度。好祥哥显然不是这样,他不认命,认为要实现自己的价值,有自己的路要走。

那时的农村大都没有企业,我们村却有个远近知名的砖瓦窑。用现在的眼光看,这是我们当地最早的村办企业,也是当时推进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的先行者。印象中,好祥哥是砖瓦窑唯一的“正式工”,厂长是他,技术员是他,干活的工人还是他,只有在紧要时生产队才会派人支援帮工。那时的好祥哥也就二十大几、三十来岁的样子。这就是我对他的初始印象:火红的太阳下,他双手从和好的泥堆里挖出一坨,高高地举过头顶,“啪”一下扣在木制的砖模里,然后抱起砖模光脚走到场子里弯腰倒出。只见一行行整齐的砖坯、一排排摞起的砖架,在阳光的直射下慢慢脱水晾干,只等入窑烧制。几十年后我满腹狐疑地问他这段历史,才解开其中秘密。原来最早的时候,村里来了个山东人老罗,是个制砖烧砖的大把式,从和泥、扣砖、垒砖,到装窑、点火、渗窑,中间几十道工序,每一道看似粗犷简单,其实都有技术含量,远不是“人家咋着咱咋着”就能学会的。好祥哥自小有点像今天人们所说的“理工男”特性,他一边看老罗操作,一边琢磨其中奥秘,慢慢也动手实操,终于掌握了整套烧砖技术。后来在村委会的支持下,成立了南堡大队砖瓦厂,他是理所当然的厂长兼技术员。当年村里盖舞台、建学校等,都用的是好祥哥烧制的砖和瓦。

现如今,赚钱路数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然而作为农民,好祥哥始终坚持勤劳致富。不同的是,他给勤劳插上了科技、窍门、智慧的翅膀,所以流同样的汗水,收成总比别人的好。有手艺的人总是受尊重的,在农村,这样的人被称为“能人”。能人不光有技术,还得能吃苦、好德行,因为即便是技术活,首先也是力气活、良心活,懒惰、自私和怕出力的人,是不可能学到真技术的,也不会受人待见。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那么多油嘴滑舌、心眼比莲菜窟窿还多的人光景并不太好的深层原因。印象里,好祥哥还养过蜂,会瓦匠和木匠,总之他是个见啥会啥的人。

他把一生的勤奋和一身的苦劲化为生产力,成了养家糊口的法宝神器。他和通草嫂子养育的三男一女,个个成才,每个家庭都过上了好日子。特别是老二小温,自小学习成绩就出类拔萃,上中学、考大学,一路直通,从重点大学毕业后进入央企,目前已升职为独当一面的主管领导。

改革先锋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向农村大地,好祥哥如鱼得水,许多心思和宏大设想得以实施。他率领一家人承包土地,凭胆识经营,日子过得殷实和润。

村西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大鸿沟,每年到了雨季,上游洪水冲刷着沟两边的杂草泥土,在下游漫灌形成一片肥沃的地块。由于没有整修,这块地多年来一直荒芜着。好祥哥早就动了脑筋,他想,如果在这块地两边修上防洪渠,涝时泄洪,旱时蓄水,岂不是一片地肥水足的好耕地。于是,他和“丑叔”(一位受人尊敬的村干部)商量,征得同意,两家合作开发,各自耕种。又是拖拉机,又是人工,日夜不停,四季不闲,终于顺沟坡修了一条小路,在沟底拓出十几亩耕地,年年收成比沟上面的好地还要多三四成。他又自己出资,带领村民在荒沟坡上植树造林,几十年过去了,如今已是绿树成荫,春天百花绽放,秋天果实满坡。只是苦了通草嫂子和他一样流汗出力。前不久,我和他们两口子谈起这段经历,通草嫂子还笑着说:“那几年可把苦下扎啦(方言),天天上坡下坡,撅刨锨铲。特别到了收麦时,得一把一把割倒扎好,一捆一捆往(沟)上背。”嫂子说着,好祥哥旁边笑着,仿佛在回忆过往。

仁心善举

有思想、有智慧的人往往是自信的,而自信的人大都乐善好施。那些年,土地刚刚下放,家户独立经营,许多家庭缺钱少资。好祥哥因为开办砖瓦窑,经济宽裕,手头总有现金,春种时节大家急难时,都会找好祥哥接济,我家就是受惠者之一。分田到户那年,父亲病逝,我外出求学,面对劳力缺乏和陡然加大的开支,刚强的母亲想到了好祥哥。让我感恩的是,好祥哥为了不让我母亲有还钱的压力,让她在砖瓦窑帮工赚钱,我们家就这样度过了那几年困难时期。村里许多困难家庭都曾在砖瓦窑挣过一些买盐钱、应急钱。好祥哥宁愿降低效率,也要为这些乡亲们提供生计,让他们有饭吃,有生活的勇气。他用“以工代赈”的方式守护着乡亲们的尊严,帮助穷苦人家。好祥哥从善良的本性出发,不图名不图利,默默当着“民间慈善家”。

暮年焕彩

好祥哥一生的得意之笔,是他“退休”前的节能灶改良。在农村,烧火做饭甚至取暖一直困扰着每个家庭,特别是在我们老家,每年有大量被砍伐的果树,浪费太多。如何把热能利用率有效提高?好祥哥从年轻时就开始尝试改灶,在空气流力学等方面不断探索,有了一定思路。终于有机会一试身手,他研发的新型灶台在晋豫两省声名远扬。“走穴”盘炕一旦出门,就可能一两个月不回家,他背着一把瓦刀,靠着一身节能灶技术,走村串户,这是他最具成就感的几年时光——步入老年仍自食其力,老有所为。

一个人,一个家庭,要想过上好日子,苦是支撑,善是根本。我常常总结回望,看周围凡是能吃苦的,光景都不会差,如果再有个聪明的大脑巧干的话,那光景绝对是左邻羡慕、右舍称赞。目前,好祥哥住在村里的二层楼里,屋里水电暖一应俱全,有专门的厨房和卫生间,真正实现了农村城市化。他如今走路有些不似当年,反应也不如当年敏捷,在我谈起往昔时,他总是微微笑着,沉浸在幸福的回忆里。

作为农民,好祥哥已经彻底“退休”,在他的心底,最大的“退休金”莫过于通草嫂子一直在身边陪伴,莫过于每年春节,儿女们远的近的都纷纷回家过年,在那栋二层楼里,演绎幸福,传递亲情。

好祥哥活得纯粹,活得干净,活得独立。他的故事里,既有黄土地的厚重,也有黄河水的灵动,更有中国农民最本真的智慧与善良。愿这位可亲可敬的老者,在新时代的春风里安享幸福晚年。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