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河东映像>

在构成与创造风景中 品自然人文岁月静好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4-07

杨则范 (芮城中学 641班)

星河灿烂,月涌江流。梁衡漫步林间,于青苔斑驳处窥见自然的静谧诗意,而人亦如苔藓,既是风景的构成者,又是风景的创造者。当二者相融共生,方能在动静相宜间,体悟岁月静好的美学真谛。

构成风景,以人入画,展自然与人文共生灿烂。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户,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当我们凝望窗外的月光,参与构成风景的瞬间,便道出人与景互为映照的玄妙。乘风破浪,一往无前,钟扬攀登高原,以科学家的赤诚对话冰川草甸,终成“雪域高原探险者”的磅礴景韵;迎难而上,誓破楼兰,钟芳蓉在樊锦诗前辈的指引下于书卷灯影间伏案疾书,暖光映照的剪影,勾勒出“勤奋勇毅前行”的隽永图景;逆向前行,无问西东,钟南山院士逆行于武汉列车的背影点燃了人们对生的希望,成就一派“大义凛然”的不朽画卷。更有作家李娟,以文字为纽带与西北草原相拥,实现生命与自然共奏和弦。一幕幕震撼人心的场景如电影一般闪过,至此,人是风景的构成者得到完美的证明,我蓦然领会,风景从来不仅限于山川河流,它也镌刻在人类奋斗的身影里。

创造风景,发挥主观能动性,展人类智慧之无穷尽。

如果说风景的构成需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那么风景的创造,则离不开人的智慧与毅力。曾记否?三代塞罕坝人深耕沙漠,不辞辛劳,他们以逢山铺路、遇水架桥的执着涉险越滩,使昔日的不毛之地焕发勃勃生机,成就绿色奇迹,造福一方百姓。曾记否?在太行山深处,616名工人在绝壁上凿出天河,一钎一锤中锻就惊艳全国的“红旗渠精神”,解决地方缺水问题。曾记否?十八洞村村民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誓言,大力垦荒,因地制宜发展猕猴桃种植,实现全体脱贫,营造山清水秀的宜居村寨,将“人定胜天”的豪情化作大地上最动人的诗行。

构成与改造往往和谐共生,在动静交融间抵达永恒,创造美好人生与静好世界。

陶渊明躬耕于西畴,在改造自然中寻得与自然的默契,追求内心的静谧;梭罗隐居湖畔,与自然融为一体,创作出著名的《瓦尔登湖》;中国在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征程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成就美丽中国之良好风景。

人本源于自然,可与自然共生共荣,共构美好景致,亦可改造自然,以凤凰涅槃、图腾游龙之势实现自然焕颜。当人文的匠心与自然的律动相谐,我们便能在其中品悟生命的风景,共赴理想之境。

教师点评:

此文以“构成”与“创造”为经纬,织就自然与人文的辩证诗学。人既是风景的“粒子”,亦是“造物者”,在融入与重塑的张力中,揭示存在的双重性——如苔藓静默生长,又如塞罕坝绿洲裂土重生。钟扬、红旗渠、陶潜、梭罗……时空交错的意象,编织成一部存在与行动的哲思史诗。既有思辨之深,又兼感悟之美,展现出独特的思想格局与卓越的写作功力。

(点评教师:曹钦钦)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