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零点体育、课间15分钟、体锻2小时……

让孩子真正动起来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3-28

□记者 陈怡霏

上午7时,芮城县一所农村小学的校园操场已热闹起来。跳绳、摸高、扔实心球……在第一节课开始前,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运动让大脑进入状态。“这是我们开展的零点体育,‘零’是初始的意思,即通过体育锻炼让孩子们开启崭新一天。”芮城县学张小学校长马莉告诉记者。

与学张小学一样,春季开学以来,我市不少学校积极响应教育部号召,在运动时长方面进行改革,延长课间时长,确保孩子每天体育锻炼两个小时,营造爱运动的良好氛围,让“健康第一”落细落地。

15分钟“小美好”释放校园新活力。在运城市明远小学,课间变为一刻钟后,不少教师直呼:“‘80后’‘90后’的童年游戏又回来了。滚铁环、跳皮筋、丢手绢……学校操场上,孩子们尽情‘撒欢儿’,每个人都找到了快乐密码。”“明显感觉校园更热闹了,孩子们精神头更足了,压力更少了,就连学习的动力都更强了。”该校德育副校长邱娅妮说。

延长运动时长的背后是落实“五育并举”的基本要求,体现的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育人导向,注重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少了些精心规划的课间,便多了点灵感迸发的瞬间。“以前课间太短,踢球时间不够,现在能来一场完整的比赛,我和队友刚刚发明了双人三脚射门,老师都夸我们有创造力!”小学生杨昀卓说。

当然,课间一刻钟并不是唯一解,在体育时长改革方面,各学校还从具体情况出发,因地制宜、灵活多变。“为了让学生上课更有活力,增强大脑的灵活度和反应力,我们在每节课堂上合理划分出5分钟时间进行手势舞教学,让孩子们放松身心。”盐湖区实验小学校长李红斌说。

“不少农村小学学生的家长因为忙于农事,往往送孩子特别早,孩子们到校后又没有具体安排,时间白白浪费。”针对这一情况,马莉便结合外地经验,提出了零点体育的思路,既能增强孩子们的体育技能,也能让他们收获强壮的身体。

“我特别喜欢和同学们一起踢足球,场地宽敞,环境好,每天都很快乐。”张钊旭说。今年春季,学张小学回流了5名学生,五年级的张钊旭便是其中之一。

如何让孩子真正动起来,拥有快乐童年?除了延长运动时长外,还需要辅以高效的课堂和合理的家庭作业,不然会如家长所担心的那样“越减越累”。运城市明远小学校长王宏斌表示,15分钟课间改革进一步敦促了教师向课堂要效率,更加精细地备课和教学,拒绝课间圈养,助推教学质量提高。

“一直以来,我们实行零书面作业,每晚布置15分钟体育锻炼任务,确保孩子们每天运动两小时的同时,让孩子们拥有充足睡眠。”马莉说。

在“小眼镜”“小胖墩”变多的当下,这场以运动时长为切口的改革最终指向的是教育价值观的重塑,只有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让孩子在运动中强意志、健身心,成长为身心健康的栋梁之材才是教育的应有之义。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