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3-20
本报讯(记者 游映霞)3月18日,市三晋文化研究会七届二次理事会议暨《晋国通史》首发式举行,市委、市政府支持的重大文化工程——《晋国通史》修订版正式发布。该书由市三晋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著名历史学家李尚师及其子李光达联合编撰,整合了近十年重大考古发现,补充完善晋国政治制度、经济形态与文化传播体系,以考古实证与文献互证构建三晋文明脉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供了重要学术支撑。
修订版《晋国通史》以2014年版为基础,2014年版凭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丰富的学术内容,早已在学界占据重要地位,成为研究晋国历史不可或缺的参考文献。而此次全新推出的修编版,更是凝聚了李尚师、李光达父子多年的心血与智慧。
20世纪80年代,时任芮城中学教师的李尚师,在无经费、无团队的困境中开启晋国史研究。历经数十载寒暑,终在2014年完成首版《晋国通史》。其子李光达继承父业,父子团队足迹踏遍晋文化遗址,为修订版注入考古新证。李尚师于2020年获“感动山西”十大人物,颁奖词赞其“中年立志,著书晋国史;卅载挥毫,伏案写春秋。莫道桑榆晚,但说清贫志,昼耕夜诵书情怀,无愧‘当代民间修史第一人’”。
近十年间,晋国考古领域新发现不断,学术研究成果丰硕。李尚师、李光达父子怀着对历史的敬畏之情,全身心投入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工作中。他们频繁前往各大考古现场,与考古专家深入交流,不放过任何细节。同时,在图书馆、档案馆中埋头钻研,对海量相关史料进行细致分析、整理与严谨鉴别。编撰中,每一处修订、每一个新观点的加入,都彰显着他们传承历史文化的使命感,让这部经典史书在新时代绽放出全新光彩。
与2014年初版相比,本次修订实现了两大显著升级。在内容上,充分吸收了近年来考古学、历史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尤其在结构方面作出了重大调整。全书融合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三种体例,将纪事本末体的十章内容,从西周时期的晋国到三家分晋,置于前半部分作为重点阐述。与此同时,依次讲述晋国的农业和畜牧业、手工业发展、商业繁荣与城市兴起等内容。而编年体的38位国君,纪传体的21位执政卿、59位卿、56位大夫、22位学者名流、24位九流人物及相关附表,作为次要部分置于附录中。
在编写体例、学术观点和文章结构上,修订版也有创新优化。为阐述夏朝之前的山西历史,书中增添了山西垣曲4500万年前人类最早起源的“曙猿化石”、243万年前人类最早发明用火的西侯度遗址、中国近代考古学开端的西阴遗址,以及山西自有人类活动以来的考古遗迹和史书文献记载,有力证明了山西古河东地区出现的华夏文明曙光。同时,删减了原版附加部分与正文重复的内容,完善了学术观点,使全书内容更紧凑、观点更明确、学术更规范。
首发仪式上,李尚师全面介绍了这部史书修编背后的故事以及学术追求。与会参加学者一致认为,此次《晋国通史》的成功修编,是运城市地方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里程碑,不仅为学界提供了更丰富、准确的研究资料,也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了典范。
市三晋文化研究会推出修订版《晋国通史》的同时,也已为后续工作制定了翔实且极具前瞻性的规划。市三晋文化研究会会长王殿民介绍,在学术交流方面,研究会将积极组织一系列高规格的专家研讨会,邀请国内顶尖的历史学者、考古专家齐聚运城,围绕《晋国通史》展开深入探讨,进一步挖掘晋国历史文化的深层内涵与时代价值,推动晋国历史研究向更高水平迈进。下一步,运城市三晋文化研究会将坚守文化阵地,深耕地方文化研究领域,持续推出高质量文化成果,为运城乃至全国的文化繁荣贡献力量。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