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3-10
□记者 范楚乔
河津市清涧街道龙门村地处黄河东岸禹门口,因“禹凿龙门”“鱼跃龙门”而得名,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十佳小康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称号,龙门村党委还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
龙门村 摄影 记者 陈方斌
持续稳固的产业支撑、不断壮大的集体经济,为龙门村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千亩环村林带、环厂林带宛如生态巨龙守护着村庄,让每寸土地都迸发出希望和生机;集体补助、养老补助等一系列暖心举措持续落地,为老年人乐享美好生活增添了温馨与便利;现代化教育的完整配置、舒适的现代化住宅、优厚的奖学政策、医疗费用村集体买单,以集体力量为村民筑牢民生保障后盾……
从解决温饱到摆脱贫困,从产业振兴到共同富裕,龙门村党组织在实践中深度剖析与摸索,探索出“党建领村、生态立村、产业强村、文化兴村、七有惠村”的特色党建理念,全方位、系统性统筹谋划,将党建工作贯穿村庄发展的全脉络,在实现共同富裕、推进现代化农村建设过程中蹚出了一条契合自身的乡村振兴之路。
产业强村:激活发展引擎
“实现乡村振兴,是龙门村党组织的核心使命。乡村振兴的一大重点就是发展经济、实现产业振兴,为群众提供幸福生活的支撑和来源。”2月20日,在龙门村党建展览馆,龙门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原贵生说。
在龙门村的集体经济崛起进程中,龙门村党组织高瞻远瞩,主导产业规划全过程,以强有力的党建引领产业协同发展,使村内产业从零破土,一路风雨兼程成长为参天大树,让群众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1988年年产2.5万吨的焦化厂建成投产,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龙门村构建起以集体为主,包含个人、联户、股份、混合所有制的“多轮驱动”模式,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成立龙门集团,焦化、新能源、贸易、房地产、旅游多产并举……经过30多年的奋斗,龙门村的产业多元开花、齐头并进,规模和效益不断延伸、上扬。2024年,村集体经济七大产业经营总收入达80亿元,资产积累达47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6万元,龙门集团位列山西省百强企业榜第72位。
去年,原高升通过“揭榜挂帅”成为河津市禹门口焦化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他见证了在党建引领下,企业一步步发展壮大的历程。
“近年来,在村党委的领导下,企业通过设备更新、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方式不断提升竞争力,实现了新的发展。我们倡导‘走出去、请进来’,激励干部职工提升专业技能,通过学习先进经验优化自身发展。”原高升说,“我们还积极挖掘有能力的年轻人,为企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与活力。在党建引领下,公司正以全新的姿态出发,相信今后一定能为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富足惠民:共享发展硕果
家家有股份,人人是股东。在龙门村,村民的收入来源包括工资收入、入股分红、年终红包,大家的腰包鼓起来了,干劲更足了。
自1999年起,龙门村村集体先后建成32栋住宅楼,大幅改善村民居住条件。此后,该村又在河津市区精心打造了禹泉丽园高品质住宅小区。
2022年,村民原加立和家人住进了位于禹泉丽园小区8号楼1单元的新房。这里环境宜人,电梯、车位、健身设施等一应俱全,小区内有幼儿园,附近有小学。
“我家4个年轻人在龙门集团上班,孙女上学没有交过钱,上高中、上大学都收到了奖学金。前些年我爱人做手术,按国家政策报销之后,村里还给报销,看病几乎没有花钱。就连搬新房,村里也按人数补贴,没有花太多钱。国家每月给我发养老金,村里还有补贴,加上退伍军人补贴,这钱足够我养老了,生活很幸福。”原加立说。
村党委带领龙门人艰难起家,用魄力和拼搏创造了奇迹,让群众过上了幸福生活。龙门集团员工任依曼说:“龙门村产业、旅游、就业样样好,生活便利、环境宜人。我和爱人都在龙门集团上班,住在现代化小区,上下班有班车,老人养老不用愁,孩子上学不花钱,生活在龙门村,幸福感满满。”
在村党委的领导下,龙门村党员规模不断扩大,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成为龙门村发展的坚实脊梁。青年党员原亚涛说:“作为年轻党员,我要学习老党员一心一意为集体谋利益、为人民谋幸福的赤子情怀,传承龙门精神,在岗位上发光发热,为龙门村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文化润民:提升治理效能
近年来,龙门村吸引力与日俱增,外来人口数量呈井喷式增长。面对公共资源分配压力骤增这一难题,村党委依据村庄承载能力、人口分布等客观实际,反复研讨、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方案,力求公平、高效。同时,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公共设施建设,以灵活务实的举措护航村庄发展。
为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村党委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同时在民主选举等方面做到依法依规办事。通过提高村干部法律素养、加强村民法治教育等形式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同时开展创建文明家庭活动,筑牢家庭幸福根基。
多年来,村党委坚持用红色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占领农村阵地。村集体投资建成了党建展览馆、农民图书馆、村史展览馆、爱国主义教育展览馆等,坚持对党员、干部、企业职工和村民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同时,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不断激发全体村民爱党爱国爱集体的主人翁情怀,满足村民的不同文化需求,提升村民素质。
“如今的生活,满是幸福滋味。”这是78岁老党员胡天娥的心里话。她说:“村里发展旅游,一辆辆大巴车载着游客来,可热闹了。我们老党员也闲不住,积极参加志愿活动,打扫卫生、除杂草,想为村子建设出份力。我还是老年人协会的一员,村里有专门的健身、娱乐场地,经常组织文体活动,晚年生活别提多丰富了。”
产业兴,生态绿,乡村美,农民富。在“党建领村”的护航下,龙门村沿着和谐、生态、有序、发展的康庄大道稳步前进。村党组织犹如龙门村基层治理体系的“定海神针”,稳稳把住村庄的发展航向。无论是宏观发展规划的制定,还是村民日常琐事的协调,或是龙门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党组织都充分发挥着核心引领作用。
巍峨的吕梁山,伴着春风无声讲述着龙门人奋斗的历程;丰富全面的党建展览馆,细致展示了龙门村丰硕的党建工作成果;村民们发自内心的幸福笑容,表达了对村党组织的认可和拥护。紧跟村党委,龙门村正朝着新的“龙门”奋力跃起,向着更加富裕和谐、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农村进发。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