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3-10
见到黄武吉的时候,他正在家中装裱字画。
“马上就好了,稍等一下。”黄武吉说着,放下了手中的熨斗。
黄武吉老人在装裱字画作品
如果不是自报家门,很难想象眼前这位老人已经八十有二了。他动作麻利、神情自若,说起话来铿锵有力。
老人是临猗县三管镇黄家庄人,干了一辈子农活,却对书法、装裱喜爱有加。因为这,在三管一带,老人还是颇有名气的。
有谚语,“人过三十不学艺”。可黄武吉学习书画装裱手艺却是70岁才开始的。不管是卷轴的,还是装框的,他做起来都是得心应手。
说起装裱这门手艺,老人打开了话匣子。
老人自幼便对书法很有兴趣,无师自通,在村中人尽皆知。十里八村的老百姓有红白事,总能想到他。
或是书囍,或是写联,他总是热情应允,欣然前往。正因此,他成了老百姓常说的“那个会写字的人、有文化的人”。
闲暇之余,黄武吉老人以书为乐。
“写字是咱的爱好,能帮上别人的忙,是对咱的认可,是咱的价值体现。”黄武吉老人说,“从不谈报酬,吃顿饭都是高兴的。”
正是这种豁达的情怀,让老人的精气神变得丰盈,生活有奔头。
也是因为书法,老人对装裱有了兴趣。
十多年前,通过书法,他结缘了县里从事装裱一行的朋友。
当他向朋友表示,自己想学装裱的时候。朋友的第一反应是诧异的,“您都七十了,学这个干啥呀。而且,村里、镇上也没那么大的需求啊”。
“就当是锄地,学个开拖拉机,有用没用,先学了再说。”老人看得很开,“又不是靠这养家了,没那么大的压力。”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朋友也不好推脱,便倾囊相授。
学了有两年多,从材质到技巧再到实战,黄武吉老人一一都掌握了。随后,他便进购了相关设备,在村中的家里开始迎客了。
几乎没有任何成本支出,再加上老人做工比较精细,装裱的生意一干就到了现在。
本身就会些书法,偶尔也有县里、市里的书画朋友前来。慢慢地,知道黄武吉老人会装裱的人就更多了,附近有需求的人就找上门了。“咱的技艺不差、价格公道,比起人们跑县里、市里的成本要低得多。”黄武吉说。
黄武吉活到老、学到老的劲头,让朋友刮目相看。他的老友告诉记者,“老黄可有两把刷子了,附近人都知道,给老乡的生活添彩不少”。
在黄武吉老人的影响带动下,他的孙辈们也对书画青睐有加。“为有这样一位能干的爷爷感到自豪。”他的孙女黄焯燃说。他的另外一个孙女黄赞则从小学起了书法。
乙巳蛇年春节前夕,临猗农商银行三管支行邀请黄武吉老人写春联。写了3天,老人的手都写累了,也没有停笔,“现场也有印刷体的春联,但老百姓排队等着领取手写的”。
告别老人,这个农家小院主房上额的“博雅苑”牌匾,在夕阳的映衬下,更加熠熠生辉。也愿黄武吉老人的晚年生活更加丰富,精神生活更加多彩。 记者 景斌
摄影 记者 张国平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