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3-04
□记者 刘凯华 通讯员 齐宝
3月1日清晨,晨雾还未散尽,临猗县薛公滩的蟹农侯国琦已将最后一筐蟹苗倒入塘中。这些背壳青灰、体态矫健的小生命即将开启为期7个月的“成蟹之旅”,此举也标志着当地“水上春耕”全面启动。
蟹塘边,蟹农们分工明确,有的负责搬运蟹苗,有的负责分塘投放,还有的负责记录数据。蟹苗被轻轻倒入水中,瞬间活跃起来,快速向四周爬去。波光粼粼的水面上,不时可以看到蟹苗灵巧的身影,仿佛在向蟹农展示它们的成长潜力。
“春放一网苗,秋收万斤蟹。”侯国琦一边忙碌一边笑着说。去年,他承包了60亩蟹塘,首次尝试在黄河滩养殖大闸蟹,初见成效。今年,他信心满满地将养殖规模扩大到了120亩。当天,他投放了第一批蟹苗10万只,覆盖了50亩蟹塘。“再过一周,第二批蟹苗也会投放完毕。看着这些小家伙在水里活蹦乱跳,我就觉得今年肯定是个丰收年。”
不远处的另一片水域,“新农人”“老蟹农”张程正带着技术团队调试水质监测仪。他掬起一捧水说:“看见没?这水的水质非常好,养出的蟹肉自带三分甜。”
和往年不同,他今年尝试了一种新的养殖方式——“本地培育与外地购苗”相结合。“咱们本地培育的蟹苗适应性强,成活率高,但外地蟹苗也有它的优势。今年,我们打算在相同环境下,对比两种蟹苗的生长情况,记录下它们的成活率、生长速度等数据,为以后的养殖提供参考。”张程一边说,一边仔细检查蟹苗的品质,“这些蟹苗个头均匀,背壳有光泽,颜色青灰,一看就是好苗子!”
据了解,今年临猗县蟹苗投放工作将持续30天左右,预计投放蟹苗约940万只。等到金秋时节,这些蟹苗将成长为“青背、白肚、黄毛、金爪”的高品质黄河大闸蟹,为当地蟹农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下一步,我们要把蟹苗的日常管护做得更精细。”张程表示,他们将加强巡塘,及时投喂,随时观察蟹苗的生长情况,确保蟹苗成活率。“我们的目标是进一步叫响‘山西临猗大闸蟹’这个品牌,让运城的水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春日的阳光下,蟹塘里的蟹苗正在欢快地生长,蟹农们的脸上洋溢着对未来的期待。临猗县的“水上春耕”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这片充满希望的水域,正在孕育着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