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2-28
□记者 祁克宁 樊慧敏 文图
城市防洪排涝体系,特别是泄洪通道的畅通,事关城市汛期的安全运行。作为中心城区主要泄洪通道之一,常硝渠提升改造工程进展如何?2月26日上午,记者来到常硝渠提升改造工程雷家坡村段和柳马村段,看到常硝渠主渠道已实现通水,渠底硬化及两岸护坡加固等工作已全部完成,部分施工人员在进行桥涵及入渠排水控制闸的建设。
主渠道通水
常硝渠东起市人民公园南大门,西至西塬湖水库,全长17.77公里,作为中心城区同蒲铁路以南、学苑路分水岭以西老城区的主要泄洪渠道,其在保障城市行洪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原本的渠道较窄,无法满足强降雨期间中心城区的泄洪需求。同时,原本的渠道为土渠,两边杂草丛生、污水横流,雨季常淹没周边的农田。
完善防洪排涝体系,提升防汛排涝能力。为从根源上解决泄洪通道能力不足的问题,在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下,决定由盐湖区水务局负责实施常硝渠提升改造工程。
该项目工程于2024年9月19日开工,总投资1.071亿元,主要是对常硝渠中下游段10.65公里的土渠进行开挖扩容、硬化加固。同时,还配套修建堤顶道路10.33公里,并新建分洪闸1座、改造桥涵7座和入渠排水口控制闸32处。此外,还配套建设信息化管理中心1处,设置水情监测点6处。
“此次提升改造工程实施后,渠底由原来的1米多拓宽到5米,最宽的地方达8.5米,渠口宽达13米,建成后渠水流量由原来的最高每秒10立方米提高到38.56立方米,不仅可满足中心城区的排水需求,还可以起到改善周边生态环境、保护基本农田的作用。”盐湖区水务局常硝渠项目负责人李晓波介绍。
据了解,自项目开工以来,为抢抓时间、提早完工,盐湖区水务局将工程分4个作业面同时展开施工,克服天气影响,攻破多个技术难题,确保工程有序推进。面对施工段渠底地下水位较高影响施工的难题,施工单位提前在渠道两侧挖设425眼降水井,并预埋导流管,将地下水导入西塬湖,确保整个施工有序推进。
加固护坡
在施工细节方面,盐湖区水务局也做了多方面综合考量,在兼顾周边村民利益的同时,全力保障工程施工效果。在此次改造工程起点附近,记者看到其中一段渠道采用的是“直墙+护坡”的建设形式。同时,主渠道全段护坡底层铺设了一层白色的土工布,表面由链锁式生态砖铺设而成。李晓波解释:“之所以采用‘直墙+护坡’的形式,主要是为了保护周边的基本农田。护坡底层铺设的土工布主要起到透水滤土的作用,表面的链锁式生态砖不仅看起来美观,还有助于绿草的生长,可以形成良好的生态景观效果。”
生态砖护坡
经过4个月左右的紧张施工,常硝渠主渠道已于1月15日实现全线通水。不仅可满足中心城区同蒲铁路以南、学苑路分水岭以西老城区的排水需求,还承担了为姚暹渠分流的任务,为姚暹渠提升改造工程顺利实施创造了有利条件。待到今年主汛期来临前姚暹渠通水时,整个中心城区排水将更加顺畅,汛期道路积水问题也将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
李晓波表示,下一步,该局将按计划进行堤顶道路及其他附属设施的建设,确保项目按期完成竣工验收,让常硝渠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为中心城区防汛工作保驾护航。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