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县域>

万荣县荆淮博爱敬老院 乡村里的暮年暖居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2-28

□记者 陶登肖 本版摄影 记者 薛俊 茹雅

近年来,老龄化时代加速来临,让我们把视角下沉到乡村,看一看在那里养老的另一番景象。

2月20日一早,前一天的积雪还未消融,料峭的寒意里隐匿着春的气息。走进万荣县万泉乡荆淮村的博爱敬老院,映入眼帘的,是一排虽显得有些旧但干净整洁的两层楼房,过道上后加的护栏十分醒目。院内的老人,有的从房间窗口探出头来,有的坐在过道的长凳上,还有的在院子里漫步,并热心询问记者的来意。

80岁的老人张俊梅乐呵呵地说:“我们的设施可能不如城里好,但吃得好、住得好,还有老伙伴,日子可舒心了!”

倾心交谈话养老

主打:服务优、价格廉

张美平是这家敬老院的院长,创办博爱敬老院时,她已经快50岁了。

“当时,我小姨在村里照顾两位老人。我又没有合适的事情可干。于是,我们商量着,可以在家门口开个敬老院。”张美平说,村里老人多,子女很多时候无暇或无力照顾。要是能给大家办一个敬老院,就能让很多长辈,尤其是不能自理的老人们有个好去处,晚年不那么孤独,“其实还有一个想法,等我们老了,也能住进自家敬老院。”

经过多方打听,他们了解到,东丁村有个养殖场的宿舍闲置,张美平就开始张罗租赁地方。地方敲定后,张美平专门邀请万荣县县城一家敬老院的院长进行改造指导。

经过大半年的努力,张美平的敬老院在2018年3月9日正式开始营业。“我爱人在我的劝说下,也成了敬老院的服务人员。小姨照顾的两位老人,是入住养老院的第一批成员。”张美平说。

“敬老院面向的都是农村老人,收费不能高。”张美平说,因为服务好、收费低,敬老院很快吸引了不少周围村子有需求的老人。

3年后,敬老院房租到期,加上想给老人提供更好的环境,张美平便琢磨着重新选择地点。

“我们荆淮村的小学闲置,当敬老院正合适。如果你在这里开,需要接手村日间照料中心老人的一日三餐。”“没问题,我干的就是照顾老人的工作。”面对荆淮村提出的条件,张美平一口答应。

把闲置的学校变成敬老院,既为老人提供了理想的居住环境,降低了养老院的运营成本,又为养老服务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

经过精心规划与设计,张美平成功将闲置的学校转型为成本虽低却功能齐全的养老场所。目前,敬老院入住老人共20多位。

“我就说,美平的敬老院走到哪,我就跟到哪。”71岁的解敬顺说,敬老院不仅提供周到的日常照护服务,还鼓励老人之间互相帮助、互相陪伴,组织丰富多彩的集体互动活动,如打牌、唱歌、跳舞等,极大地丰富了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运营:降成本、利长远

“今天中午吃包子,走,咱们去帮忙。”话音刚落,张俊梅老人就朝着厨房走去。

做美食其乐融融

这个敬老院有1名做饭的大师傅,1名帮厨,还有4名护理员。“平时蒸包子、炸油饼、包饺子,老人都会自发来帮忙。”张美平说,目前养老院的人手刚够,要是有一个人请假,多出来的工作只能靠她顶上。

对老人们来说,张美平不仅是敬老院的管理者,更是心理抚慰师、保姆、医生、联络员……生病了她负责拿药、送医,心里别扭了她给开解。不管老人有什么需求,她都跑前跑后忙着张罗。

“相比县城、市里的养老院,我们的收费与开支不能太高,而且要有一定的灵活性。以后农村老人会越来越多,对我们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人力成本过高。”张美平说,节省人力成本,是他们敬老院实现长久运营的办法之一。

敬老院的日常开支主要有两项:老人一日三餐的食材费用、工作人员工资。这个敬老院收费比较低,之所以能维持运营,除节省了人力成本外,自种的蔬菜也能节省一部分资金。

在敬老院的院子里,有两块正在修整的小菜地,还有两个蔬菜棚。“老人吃的蔬菜,多数来自这几块菜地。”张美平说,“那两个蔬菜棚是秋棚,主要种西红柿、豆角之类,一年下来也就冬天和初春需要买蔬菜,夏天和秋天的蔬菜根本吃不完。”张美平说,为了节省成本,这些菜地都是她爱人在打理。

一路走来,张美平也曾想过放弃。“有时候想,这个敬老院我不干了。”张美平说,但当看到老人们等待照护的眼神,她又充满了干劲。

玩游戏益智健脑

这些老人,在张美平眼里都是“老小孩”。“他们每个人穿的衣服、袜子我都认得;哪个老人吃什么药,吃几次,谁有高血压,谁患糖尿病……我都记得清清楚楚。”她说。

张美平和护理员们对养老事业都很有情怀。这几年,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养老服务,实施了许多利好政策。他们打算乘着政策的东风,不断提升敬老院的综合性服务能力,让更多有需求的农村老人有个更好的养老归宿。

记者手记:

乡村养老院:温暖与坚守的缩影

在老龄化浪潮中,乡村养老是绕不开的话题。万荣县荆淮博爱敬老院展现出了乡村养老的独特魅力。

这家敬老院,整洁的环境让人感到安心。这里的设施虽比不上城市,但张俊梅老人那句“吃得好、住得好,还有老伙伴,日子可舒心了”,道出了乡村养老的温馨内核。其成功运营的关键在于,精准定位、服务优、价格廉。院长张美平基于对乡村老人需求的深刻洞察,以低收费、高品质服务吸引众多老人。她巧妙利用闲置资源,降低成本,为老人提供舒适住所,还通过组织互动活动,丰富老人精神生活。

在运营上,降成本是关键。张美平身兼数职,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又随时补位,老人自发帮忙,自种蔬菜也能节省开支。尽管运营艰难,张美平不忍老人的期待落空,仍坚持着这份事业。

博爱敬老院的实践,让我们看到乡村养老的潜力与希望。政府利好政策为其发展注入动力,未来应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优化资源配置,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让乡村养老院成为更多老人的温暖港湾,让乡村养老事业绽放更绚烂的光彩。

 记者 陶登肖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