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2-10
本报讯(记者 范 娜)据2月5日全市土壤墒情自动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全市0cm—20cm土壤相对含水量平均值为56.6%,墒情评价为不足。针对当前土壤墒情不足问题,市农田基本建设工作站建议今年全市小麦春管要及早动手,立足抗旱,预防倒春寒,坚持“以促为主,促控结合”的原则,因地因苗分类指导。
一是要科学浇水追肥。对于浇过越冬水的一类麦田,肥水管理可推迟到拔节期,每亩追施尿素10公斤;对二类麦田,应在起身期进行一次浇水,每亩施尿素5公斤—7.5公斤;对播种较晚或底肥量少,冬前苗小、苗弱、群体不足的三类麦田,应适时浇水并进行追肥,一般亩追尿素7.5公斤—10公斤。小麦追肥应深施覆土,避免外露直接挥发,施后不要立即灌水,以防氮素淋至深层,降低肥效。对于不具备灌溉条件的弱苗麦田,应在早春镇压划锄、顶凌耙耱的基础上,加强管理,注意抢墒施肥,促进旱地小麦春季分蘖。
二是适时镇压划锄。对浇过越冬水的一类、二类麦田,在返青期及时耙耱或中耕划锄,以提温保墒,促进早发,增加早春分蘖,构建合理群体,增加成穗数;对长势偏旺麦田,在返青至起身期进行多次镇压;对播前整地粗糙的麦田和浇水后地表龟裂的麦田,在早春土壤化冻后及时进行麦田镇压;对旱地麦田,在早春土壤化冻后进行镇压;地膜覆盖小麦要及早组织人工采用铁耙及时进行垄间顶凌耙耱保墒,保住返浆水。在早春表层土化冻2厘米时(顶凌期)对各类麦田进行划锄,尤其是群体偏小、个体偏弱的麦田,要把划锄作为早春麦田管理的首要措施。此外,春季浇水或雨后也要适时适墒划锄。麦田镇压要结合划锄进行,一般应先压后锄,以达到上松下实、提墒保墒增温的作用。
三是积极预防冻害。小麦起身、拔节后,要密切关注气温变化,及早做好晚霜冻害的预防和灾后补救措施。降温之前应及时灌水,改善土壤墒情,调节近地面层小气候,减小地面温度变幅,防御冻害。对遭受冻害的麦田,应及时追施适量氮肥或植物生长调节剂,适时浇水,促进受冻小麦恢复生长。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