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1-10
潘正茂
在活动育人理念下,校园仪式活动的主题设计要让学生心动,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尊重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自主成长。
校园仪式不仅承载着深刻的文化和教育内涵,还有一套规范的程序和模式。精心设计的仪式可以使参与者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按照一定的规则完成一系列象征性行为,实现仪式的深远影响。
校园仪式要“表里如一”。仪式教育的过程是规范养成的过程,通过仪式的强化,学生的外在行为和内在道德得以塑造。因此,无论仪式课程还是仪式活动,学校都应努力实现形式与内容的一致、融合。要做到“表里如一”,相关课程和活动仪式的设计就要契合学生心理特征,坚持“规范的灵动”与“灵动的规范”相结合,让仪式真正走进学生心里。
校园仪式要让学生“情不自禁”。校园仪式蕴含丰富的情感要素,活动的实施应立足学生的情感特性,创设生动的场景和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自主形成对真实世界的认知。例如新学期新班级的“破冰仪式”,承载着学生对新班级的期待与向往,活动设计应体现这份美好期待,让学生在温馨的体验中开启新学期新旅程。
校园仪式要“创意无边”。仪式是学生生命的一部分,校园仪式既要庄严规范也要满足儿童的天性。以校园读书活动为例,为充分发挥仪式的自主性、实践性、生成性,学校可以让学生全程参与主题设计、标识设计、场地布置、节目彩排等环节,充分感受活动的意义。
校园仪式要展现学生“真我风采”。校园仪式是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舞台。仪式要给予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点燃学生内心的悸动。例如每年毕业典礼,学校可以基于“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原则,让学生站在舞台的中央,以“懵懂—飞扬—拼搏—期待”为主线,展示学生的成长变化,分享成长的喜悦。同时,在“知情意行”中培育学生感受幸福的能力。
校园仪式是重要的育人载体,在实践中,要挖掘其中的意义和价值,运用其蕴藏的情感力量给学生的生活加点“糖”,使他们在体验中铭记成长的重要时刻,促进其心灵成长和生命绽放。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