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1-08
记者 曹欣怡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做好,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市政协把“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确定为2024年常委会协商议题。2024年5月,市政协组织部分市政协委员和市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局、教育局等7家单位相关负责人召开协商调研座谈会;同年11月,深入万荣、盐湖、永济、稷山、新绛等县(市、区)进行实地调研,并收集河南省漯河市、周口市,山东省潍坊市、烟台市、寿光市等地先进经验做法。此外,召开专题协商议政会,邀请相关职能部门、部分政协委员聚焦此议题建言献策。
坚持规划引领发展
塑造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发布农房设计管控导则,出台《民居建筑设计方案图集》,90%以上的行政村完成村庄规划编制,做到了无规划不建设、无设计不建房。”
“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作为有机统一体系统考虑,强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
近年来,我市聚焦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就业、社会治理、要素流动等,多点发力,城乡发展更趋均衡、农村面貌大为改观、农民生活明显改善。
2024年11月13日、14日,市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赴万荣、盐湖、永济、稷山等县(市、区)开展调研观摩活动,深入走访城乡融合发展先进村的企业、合作社等,详细了解其发展思路及经验做法。
“万荣县贾村乡五福村高标准打造文化活动中心、康养中心等公共设施,可以满足群众健身、日间照料等需求”“盐湖区解州镇常平村推行‘数字+旅游’模式,充分发挥乡村e镇带动作用,发展电商产业”……市政协调研组边走边看边记录,对我市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对城乡融合发展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调研中发现,部分先进村的基础设施完善、娱乐设施齐全、智慧农村建设工作高效完成,与走传统发展道路的农村形成鲜明对比。”市政协委员胡天妮表示,应组织村干部参观学习先进村建设经验,因地制宜转化学习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市政协委员牛卫平认为,应用建设城市的思维建设乡村,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为村民集中建房留足空间。
……
调研结束后,市政协调研组成员各抒己见,将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凝练成一条条具体可施行的意见建议。
城乡发展,规划先行。市政协调研组建议,完善规划设计,优化县域发展空间布局,加快完成县、乡、村一体化发展规划和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坚持县域规划一盘棋,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工作,统筹县域产业园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空间布局,构建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为节点、以农村为腹地的城乡融合发展空间体系。
此外,市政协调研组还提出,要注重典型引领,以盐湖区、万荣县为典型,推广其在城乡融合、产业融合、乡村环境整治、基层治理等方面的经验做法,着力打造一批“样板区”。
推动要素双向流动
激活城乡融合发展新动能
城与乡,如何从“共融”走向“共荣”?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打破城乡发展壁垒,是该时代之问的题中之义。
“稳妥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工作试点,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鼓励金融机构结合业务范围和市场实际情况,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小农户和返乡创业群体提供金融服务。”
“调整优化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政策,加大乡镇基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政策倾斜力度。”
……
近年来,我市不断出台新政策、制定新举措,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城乡发展差距不断缩小,农村发展落后的局面有所改善。但是,在人口、土地、资金等要素的流动上,仍有提升空间。
以乡村人才短缺问题为例,市政协调研组认为,目前,乡村的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人口老龄化严重,乡村劳动力不足;农村专业技术人才缺乏,联农带农力量不足;乡村人才引留政策效应不明显,乡村发展后劲不足。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市政协调研组建议,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持续深化市校合作,着力打造好“运心办·城心办”人才服务品牌;抓好“技能运城”职业技能培训和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打造好运城劳务品牌。
金融是乡村产业发展的“血液”。要实现富民强村,关键要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市政协调研组认为,加强资金保障,健全投入保障机制,加大乡村振兴专项资金投入力度,整合财政资金、涉农资金、金融资金,撬动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农业农村;设立县级农投公司和农业发展基金,解决好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土地是农村产业发展的基础。为充分释放土地的潜力,市政协调研组建议,盘活土地资源,开展土地综合整治,用好用活“增减挂钩”政策;建立市县乡村四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体系,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试点改革,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稳步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提升乡村发展动能。
补齐设施服务短板
提供城乡融合发展强支撑
2024年11月26日,市政协召开专题协商议政会,邀请市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局、教育局、人社局等相关职能部门,结合各自职能,汇报关于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工作情况。
加快完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全市农村公路建成1623.8公里,2142个建制村客运全部通车;扎实推进学校共同体建设,全市共成立办学共同体79个;加快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全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标率98.7%;有序推进城乡养老和老年助餐幸福工程,5个城镇社区养老工程、11个农村区域养老服务中心等先后投入运营……透过数字看成色,可以发现,近年来,我市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向乡村延伸、基本公共服务不断向乡村覆盖。但是,与全面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目标仍有差距。
“城市教育资源和师资水平远高于农村,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成本偏高,急需改善。”
“基层医疗机构设备陈旧、技术力量薄弱;城乡养老服务机构数量和服务质量欠缺。”
专题协商议政会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直面群众关切,对政协委员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谋发展、献良策、建真言。一次次发言、一条条建议,凝聚了政协委员、人民群众对城乡融合发展的期盼,绘就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宏伟蓝图。
市政协调研组认为,各县(市、区)要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向农村倾斜,强化城乡基础设施一体规划、一体建设,有效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统筹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向中心村和自然村延伸。
市政协调研组建议,加快公共服务均等化进度。持续提升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乡村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水平,健全农村养老、托育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切实解决公共服务供给“重城市、轻农村”的问题。
壮大优势产业集群
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硬实力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
当前,我市县域经济发展不均,产业规模化、集群化程度不高,且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低、农业产业化链条短。全市420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中,亿元以上规模企业数量偏少,且大多为初加工企业。
为了立足优势、补齐短板,市政协调研组通过函询等方式,对山东、河南等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展开调研。
“山东省潍坊市通过布局产业类项目推动乡村振兴;山东省寿光市重点打造现代蔬菜全产业链,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推动乡村振兴;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立足山楂、香椿资源优势,通过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推动乡村振兴……”市政协调研组表示,这些都为我市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借鉴经验。
如何做强优势产业,让产业更有竞争力?
市政协调研组建议,推动果业转型发展,以山西运城农产品出口平台建设为抓手,创建全国特色优质果品生产基地、国家苹果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黄河流域果品出口基地和北方果品贮藏交易中心;提升粮食单产,以黄汾百万亩粮食优质高产高效示范基地建设为引领,扩大“吨半粮”示范田带动效应,确保全市粮食总产稳定在29亿公斤以上。
一方水土支撑一方产业。做强产业,还要壮大本地优势产业。市政协调研组建议,做大做强蔬菜产业,打造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最大的叶菜生产基地;做强畜牧水产养殖业,打造华北地区最大的鸡蛋供应基地和内陆地区重要的对虾生产基地;做精中药材产业,以建设山西省道地中药材基地为目标,全面实施中药材崛起工程,大力推进药食同源产品开发,做大做强山西药茶和食药同源产业。
如何通过产业带动共同富裕?
市政协调研组认为,要在延伸产业链上下功夫。要做大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深入实施农副产品精深加工行动,用好运城市农副产品精深加工贷款担保基金,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一步延伸农业产业链条。还应充分挖掘市域农业、生态、文化等资源,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留在县域、沉至乡村。
市政协调研组建议,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全面构建“联得紧、带得稳、收益久”的长效机制,大力发展订单式生产、托养托管、合作经营等模式,多措并举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