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4-12-20
记者 景斌
“芮虞让畔隐踪尘,檀道庙中风物新。双柏千年携两县,结缘多少圣贤人。”这是前不久,秦晓舟在游览檀道庙时创作的诗歌《拜谒檀道庙》。
檀道庙地处平陆、芮城两县交界处。此庙历史悠久,据说是“虞芮让畔”的发生处。庙宇所在地,还与《诗经·伐檀》有着莫大的关联。作为运城市诗词学会会长,秦晓舟此行可谓寻根之旅。
今年5月中旬,市诗词学会一行绛县采风,积累创作素材。 记者 景斌 摄
河东这片沃土,底蕴深厚、文脉悠长,孕育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从《南风歌》到《伐檀》,再到《登鹳雀楼》……诗意河东一路摇曳而来,绚丽多彩。
诗词出圈、诗人出彩,时至唐宋,河东涌现出王维、王勃、柳宗元等众多才华横溢的诗词大家。他们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星,让河东文学的夜空更加夺目。
“河东诗词有着无比辉煌的过往,我们这些人要做的就是站在先贤的肩膀上,助力河东诗词走向新的辉煌。”秦晓舟说。
在他看来,如今的时代大潮,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诗歌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也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期。这就倒逼诗词爱好者、创作者要热情拥抱时代大潮,在时代大潮中追风逐浪、勇立潮头。
秦晓舟曾为山西诗词学会成立四十周年作诗一首,“诗坛锦绣越沧桑,百老泉声隐宋唐。龙马高吟如梦令,雁鸿醉赋满庭芳。三千骚客展风采,四十功名耸晋阳。把酒抚琴驰意远,讴歌时代韵流长”。诗言志。文末“讴歌时代韵流长”,即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
秦晓舟(中)与诗友交流互动 记者 张国平 摄
诚然,想当弄潮儿须得练就一身好本领。秦晓舟告诉记者,要写好诗词,在短短数句中表情达意,非有厚实的文学涵养不可。所有的即兴赋诗,都是厚积薄发。要练就一身好本领,就要多读多看多学习,诗词歌赋、天文地理、琴棋书画、人文风情等都要涉猎。
前不久,解州关帝祖庙举行茶祭活动,秦晓舟随赋,“邀约诸家访汉家,追风至道韵盈车。常怀忠义岂非酒,漫品关公犹在茶”。品茗时,他又随吟,“林泉日月华,觞咏即天涯。虚静烹真味,浮生一盏茶”。
有了一定基础,还要融入滚烫的生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才是诗歌创作的源头活水。诗歌创作者不仅要关注自身的生活,更要情系群众的生活。特别是广大人民,才是诗歌的重要评判者。扎根在人民心灵深处的诗歌才能枝繁叶茂,长久传唱。
秦晓舟于日前创作的《晨起见街头清洁工席地早餐即题》,“小憩街头饭菜香,神情憔悴市容光。匆匆人在身边过,脸面羞红是晓阳”,就引起了诗友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国家主流诗词文化报纸杂志和知名网刊都编发了他的诗词作品专辑,并产生了一定影响。
一枝独秀不是春。在秦晓舟的身边聚集着一大批钟情诗词的文友,有冯雪芹、高恒山、卫浩然、曲成林等,他们共同致力于中华诗词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据了解,该学会先后组织开展了首届“大美运城杯”全国诗词大赛、“诗话中秋 吟咏河东”古诗词大会、“龙门杯”全国园丁诗词大赛等众多赛事,在山西乃至全国都产生良好反响。此外,该学会还经常开展诗词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等活动,持续推广诗词文化,培养更多的诗词爱好者和创作者,让诗词更好地为人民生活增色添彩。
生活的美好,从来都是如影随形,在季节深处、在时光的流转里。期望每个人都能走进诗歌的世界,用心发现生活的不同寻常,编织自己的诗情画意。
最后用冯雪芹的一首《水调歌头·诗心不老》来收尾——
“百里解池雪,千古太行山。南风夜月如是,交作绿荫繁。烟柳恒沙无数,尘物斯人堪在,可与共长天。放旷功名淡,恣意水云闲。
醉流霞,酬锦瑟,寄林泉。几行幽韵,三杯清酒,都付笑谈间。入境诗心不老,经岁吟怀依旧,逸兴说阑珊。赋得梅花句,翰墨动乡关。”
附:秦晓舟歌颂关公、盐湖的两首词,以飨读者。
水调歌头·解州关帝祖庙
浩气存千古,庙宇立解州。翠檐丹壁如画,忠义耀春秋。殿宇巍峨肃穆,圣像庄严凛畏,敬意涌心头。偃月刀光冷,赤兔马声悠。
思勋业,怀壮烈,忆风流。桃园一诺,生死相伴志难休。威震神州疆土,义薄云天环宇,青史美名留。俎豆香烟绕,仁德永传讴。
满江红·盐湖寄怀
浩渺沧波,泠然处、堆银卷雪。条岳纵、岸芦鸿影,水云霜月。百里物华幽似梦,千年尘事纷如蝶。望盐湖、蜚誉载神州,神清越。
蚩尤竭,黄帝列。猗顿贾,瑶琴咽。听南风起处,万通明灭。昔日龙旌由此振,而今征鼓凌霄彻。新时代、著盛世华章,开金阙。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