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边塞诗里的家国情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4-12-13

□董容佑

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在这一文学宝藏中,我偏爱唐朝的边塞诗。

边塞诗也称出塞诗,内容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至唐朝进入它的黄金时期。其中,最具影响力的诗人有岑参、王昌龄、李白、高适等。这些诗人以非凡的才华用边塞诗将自己的思想表现出来,至今读来依然令人血脉偾张、心弦震动,久久回味其中。

这些边塞诗,有的抒发建功立业、杀敌报国的豪情,“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便是贴切的表达。立功边塞,是盛唐知识分子向往功业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也留下了那些气势豪雄、基调昂扬的歌吟。正如七绝圣手王昌龄的“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每每读来,总有一种热血在胸中沸腾,感受到盛唐的朝气蓬勃。

有的展示雄奇苍凉、奇异风光的壮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便是千古佳句。文人的敏感细腻与大漠的粗犷壮阔碰撞在一起,便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给人一种如临大荒的浪漫磅礴。犹如岑参的“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让我心驰神往、浮想联翩,更有一种想去边塞的冲动,想看一看边塞真有那么大的风吗?真的可以将大如斗的石块刮得满地乱滚?

有的表达战争惨烈、生活艰辛的沉郁,“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便是生动写照。征战沙场,有几人能够回来,即使回来,那也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呀。正如李颀的“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葡桃入汉家”。君王连年征战牺牲无数战士,换来的不过是葡萄入贡,明显的反战情绪跃然纸上,也让人看到了战争的残酷。

有的倾诉将士思乡、闺妇幽怨的愁绪,“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就是真实描述了。将士在外征战,他们神色凝重,因为想家;他们的家人望向边关的方向,也在思念他们,叹息不绝。如诗仙李白的“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将思妇满怀的思念用细腻的笔触生动地展现出来,让人读来心底为之一颤。

……

大唐国力强盛、开放包容,送别诗、边塞诗、写景诗等都达到了空前的繁盛,也造就了如李白、杜甫等一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世天才。这些诗人像一朵朵各放异彩的鲜花,装饰着唐朝这座美丽的花园,也让中华文明熠熠生辉、生生不息。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