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4-12-06
本报记者 魏 濛
“我每次出门都要把家里的电器插座、燃气阀门检查一遍,才放心外出。”
“只要燃气灶上煮着东西,我就不会离开。”
“我时常提醒孩子们要做好居家的用火安全,手机充电时就不要再刷视频。”……
冬季,是火险火情高发期。随着气温逐渐降低,在日常生活中,居民用火、用电、用气大量增加,增大了防火安全风险,若疏忽大意,极易引发火灾,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市消防救援支队综合指导科科长宁冬波在接受采访时提醒并建议,天气转冷,人们在采用各种方法让住所更暖和舒适一些的同时,防火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切不可因不经意的一些举动和疏忽,造成危害生命和财产安全的火灾事故,给自身和家庭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为此,在这一时期学习消防安全知识、做好火灾预防、积极排除引发火灾隐患至关重要。
防火安全需重视
“咱们很多人的床头都会有一个插座,充电器插一整夜,让每个设备随时待命,这些习惯虽然方便但真的很危险!”家住中心城区恒大绿洲小区的田蕊在盐湖区消防救援大队人员为小区居民进行防火安全培训后,与邻居交流时说道。
“旧家具、泡沫箱、坏椅子、纸箱……一件件易引发火灾事故、阻碍消防通道和疏散通道的物品被清理出楼道和地下室,恢复了整洁畅通。”11月29日,在运城学院北苑由凤凰社区工作人员组成的清理工作组正在逐栋逐层排查,自上而下对楼道、电表箱、消防栓等公共区域进行“地毯式”清理,对积存已久、居民自己无法搬运的楼道、地下室堆积物,协助进行清理。在工作过程中社区倡导“自清”、动员“齐清”、联动“助清”,确保工作落实落细。运城学院北苑小区居民自觉进行“自清”,并纷纷表示,防火关乎生命,隐患排查和整治清理太有必要了。
“近期天气变冷,大家使用小太阳、电暖器以及电热毯时一定要注意消防安全,远离可燃物。”在府西街社区,消防宣传员结合冬季用火、用电增多和火灾多发的特点,向居民讲解了火灾的危险性、冬季防火注意事项、电动自行车禁止入户和违规充电等安全知识。
随着天气逐渐转冷,火灾隐患也随之增加,冬季防火工作被中心城区各社区列为重要工作,他们迅速行动起来,深入到辖区内的各个小区开展防火工作。为了提高居民的防火意识,工作人员敲门入户“送平安”、小区广场“话消防”、微信群里“唠安全”,并通过科普实验、器材展示、互动游戏等方式,宣传冬季防火的重要性、家庭用火用电安全知识、火灾发生时的应急处理方法等实用知识。与此同时,社区工作人员还对各个小区的消防设施逐一进行了检查。消防栓和灭火器作为小区防火的重要设施,其正常运行至关重要。工作人员认真查看消防栓的阀门是否能够正常开启、水带是否完好无损、灭火器的压力是否正常、有效期是否在范围内等情况。“我现在都不卧床吸烟了,万一引发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府西街社区居民樊大爷表示,通过听防火知识宣传,看火灾案例视频,他现在的防火意识可强了,不仅时常检查家里使用电器线路的安全,每天还会提醒老伴安全用气的注意事项,把化解火灾风险做在日常。
安全隐患不小觑
“我当时只是想着就去小区超市买个菜,花不了多少时间……”家住中心城区禹都花园郑女士回想起事情的经过,一阵后怕。
据了解,事发前郑女士正准备做晚饭,她打开燃气灶开始熬米汤,准备做菜时发现家里没有葱了,便下楼去小区超市买葱。结果,回来后发现米汤外溢燃气灶熄灭,导致燃气泄漏。万幸的是时间不长,泄漏不多,她赶紧开窗通风,避免了一场危机。每每说起此事,郑女士都不忘告诫家人要养成人走火关的好习惯。
“冬季天干物燥,历来也是全年的火灾高发期。”宁冬波说,数据分析显示全国居住场所“小火亡人”现象比较突出,近五年年均接报冬季住宅火灾9.6万起,死亡697人,是火灾亡人最为多发的场所。在“小火亡人”事故中,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却成为火灾事故的“罪魁祸首”,如卧床吸烟、超负荷用电、电暖器使用不当等等是造成火灾的主要原因。针对冬季突出的火灾隐患问题,宁冬波结合近期消防部门开展的火灾隐患排查,发现生活中的火灾隐患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电器线路故障。家里使用的电磁炉、电热毯、电热水壶等电器的线路老化、短路、超负荷使用等都可能引发火灾。电器插头、插座不牢固,电器故障后仍“带病”工作,家用保险丝用铜、铁丝代替,照明灯具离可燃物太近等也都是常见的火灾隐患。
用火不慎。厨房用火时中途离开,导致沸汤溢出造成灶具熄灭,引发燃气泄漏。
乱扔烟头。随意将烟蒂、火柴乱扔,如遇周围有可燃杂物极易引发火灾。躺在床上或沙发上吸烟也是引发火灾的一个隐患。
存放易燃易爆品。有些家庭会存放汽油、酒精等易燃易爆物品,如果保管不善或使用不当,遇到火源极易引发火灾。
杂物乱堆乱放。楼梯、走道、地下室、阳台等地方堆放杂物,尤其是老旧小区,如果有明火或者电线老化引发火灾,这些杂物将成为助燃物。
燃气泄漏。燃气胶管老化、龟裂等问题未及时更换,使用燃气时未保持空气流通,可导致燃气泄漏而引发燃烧爆炸事故。
违规充电。电瓶车在楼道内充电、手机充电时离人等行为,都可能引发火灾。同时,手机充电使用功率不匹配的插头充电,也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因此,充电设备千万不能“混搭”。另外,充电时最好将手机保护壳拿下,因为高温时锂电池可能不稳定甚至会引起爆炸。
防火常识要牢记
冬季天气寒冷,火炉、电暖气、浴霸、空调等各类取暖设备使用频繁,而不合理地用火、用气、用电、用煤很容易引发火灾事故。宁冬波特别提醒,为有效预防火灾事故发生,保护生命和财产安全,日常生活中人们务必掌握一定的防火安全防范知识,经常排查消除安全隐患,筑牢安全防线。
正确使用取暖产品。用电暖器取暖时,不要跟沙发等棉织物品放得太近,更不要在电暖器上烘烤衣物,防止急剧加温导致物品过热燃烧起火;电热毯取暖通电时间不宜过长,切记要人走断电;使用煤炉、炭火等取暖设备时,一定不要紧闭门窗,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晚上要把炭火、煤炉等放室外,不能放室内过夜。
电器线路常检查。使用高功耗的电暖器要选用带地线的三孔插座,最好使用带有过流保护装置的插线板;使用大功率电器时,一个插座上尽量保证只插一个插头,插头、插座要定期检查,以免因螺丝松动、线路老化等引发火灾;电热毯使用时必须平铺在床单或薄的褥子下面,绝不能折叠重压,以免内部线路折断。电热毯的平均使用寿命为5年左右,使用超过这个时间,电热毯就有可能老化、开裂,引发安全事故;较长时间没有用的浴霸,冬季第一次使用时一定要对浴霸线路进行检修。
用气安全不放松。购买选用合格的燃气灶、胶管、气瓶、调压阀等,使用带熄火保护的灶具,不擅自改动、改装燃气管线、灶具等设施,更换气瓶要与管线连接牢固,并检查是否漏气;不包裹燃气表、热水器等燃气设施及附属管道,不在燃气设施上捆绑、悬挂物品,以免影响密封效果;使用燃气的房间应打开门窗保持通风,做饭、烧水时要有人照看,避免汤水沸腾造成火灭漏气,使用完燃气后,应关闭气瓶阀门;管道与软管连接的阀门和灶具开关应经常检查,发现异常要及时联系专业人员进行维修、更换;发现燃气泄漏时,要迅速关闭电源,打开门窗通风,不触动电器开关,不使用打火机等明火进行燃气泄漏检查。
规范停放电动车。严禁在建筑内公共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等公共区域和户内停放电动车及充电;严禁飞线充电;严禁电动车和电瓶进电梯;请勿超长时间为电动车充电。
做好“三清三关”。居民在家中要做好清阳台、清走道、清厨房和关燃气、关电源、关门窗的“三清三关”工作。
掌握灭火常识。燃气着火,要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捂盖灭火,并迅速关闭阀门。家用电器或线路着火,要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或气体灭火器灭火,不可直接泼水灭火,以防触电或电器爆炸伤人。火势小时不要贸然开门窗,以免空气对流,加速火势蔓延。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