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4-11-30
杨颖琦
很多年前,“听书”还只是传统阅读的补充形式,到今天,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听书、听剧、听播客……“听”已经成为很多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方式,用声音来拓展他们的认知边界。
当短视频“占领”人们大量注意力的同时,也有一部分人选择解放双眼,利用通勤、开车、运动、睡前等时间听播客,用声音来陪伴。“听了就能长脑子”“真心建议所有想要打破信息差的人都去听播客”……年轻人不仅听播客,还把自己喜欢的播客分门别类,制成“听单”分享到社交平台上。
播客其实类似于“广播”的变体,出现初期,网友们将网上的广播节目下载到自己的便携式数码播放器中随身收听。2021年6月,在《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播客”就入选了2020年高频词语范围。不必端坐在电脑前,也不必实时收听,享受随时随地的自由,对于年轻人来说极为方便。
休闲放松、获取知识和情绪陪伴是人们选择收听播客的三大主要目的。在那些播客软件中,既有适合深度思考、了解历史文化知识的内容,也有探讨生活方式、分享成长经验的对话及访谈,还有一些搞笑脱口秀及情感疗愈内容,放松又治愈。低成本、少负担、充分利用碎片时间也是很多年轻人选择听播客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中文播客由小众走向大众圈层,播客的听众人数也在逐渐扩展。今年发布的《2023喜马拉雅中文播客生态报告》显示:2023年平台中文播客的听众数超过了2.2亿,相当于每10个网民中有2人听播客。
2024年,“播客热”也在年轻人中持续升温。近日,喜马拉雅联合日谈公园、益普索发布的《2024年播客行业报告》显示,超八成受访的播客用户每周收听播客时长为3天及以上;76.2%受访者在一天中会收听半小时以上,相当于至少刷60个短视频或浏览10篇公众号文章;近四成受访者一天收听播客超过1小时,相当于1集长综艺或近2集电视剧。
便捷、沉浸、陪伴,上班族妙妙用三个词来形容听播客的体验。“无论是在运动、做家务,还是在上班路上,播客已经成为我最忠实的‘朋友’。尤其是在谈话类播客中,几位嘉宾围绕某个特定的主题展开对谈,他们或分享自己的人生经验,或阐述自己的观点。这些都是现实生活中接触不到的。”她说。
在年轻人意识到自己可能陷入到短视频“信息茧房”的当下,播客的出现就像是一个为他们量身定做的信息获取渠道。在这里,不需要耗费太多精力,只需要听声音就好。而形形色色的播客内容,不仅拓展的他们的认知边界,更让很多年轻人在播客中找到情感共鸣,获得陪伴。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