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县域>

闻喜县后宫乡 夯基固本聚合力 强村富民出实招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4-10-31

本报讯 今年以来,闻喜县后宫乡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指导,聚焦为民造福这一根本任务,结合本地实际,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在便民服务、带民致富等方面探索新招实招,因地制宜绘制和美乡村新画卷。

坚持党建引领、服务群众,筑牢基层堡垒。以各村党群服务中心为依托,建立标准化坐班制度,保证每天至少有1名村干部坐班值班,要求每日事项必记、办理情况必记,强化责任落实约束。设置便民服务公示牌,将该村党支部书记、到村工作大学生、网格员名单及联系电话公示到位,畅通群众联系渠道。对群众提出的各种需求,坚持“谁受理、谁处置、谁反馈”,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确保群众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得到迅速有效解决,构建起服务群众的新常态。

推动人才下沉、联系群众,激发治理活力。充分发挥到村工作大学生思维活跃、知识丰富、不怕吃苦的特点,组织全乡11名到村工作大学生开展“千万工程·青春助力”实践活动。大学生们化身群众身边的理论政策宣传员、村务民生办事员、村级发展助推员,深入农户家中、田间地头,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解惠农政策,了解群众“急难愁盼”,参与调解邻里纠纷,提供岗位推介,确保民生诉求件件有回应。同时,通过深入走访交流,破解发展瓶颈,协助村“两委”干部制定并实施村级发展规划,助推乡村振兴。

强化产业帮带、凝聚群众,走出致富新路。该乡党委主动谋划,把产业振兴作为推动发展的重要抓手,将分散到各村的扶持项目、土地资源、闲置资产等进行整合利用,发展优势产业。比如,利用三河口村昼夜温差大、水源充足的自然条件,通过“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发展西红柿产业,辐射带动界元、小庄等周边村发展西红柿种植基地2600余亩,实现规模连片种植;统筹3个脱贫村的15个日光温室大棚项目和10个覆被钢架大棚项目,在种植条件优越的阳庄村发展“飞地经济”,为脱贫户提供了持续经营的产业就业路子。

      (范卓林 申翱杰)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