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4-09-19
在医学领域,每一次技术革新都如同生命之树上结出的又一硕果。近日,市中心医院郭能瑞教授带领下的心血管外科团队成功完成了该院首例胸腔镜辅助下的微创二尖瓣成形术,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良好,现已顺利出院。
此次手术的成功实施,不仅意味着该院心血管外科微创技术水平又上新台阶,更为广大心脏病患者开辟了新治疗途径。
一个多月前,67岁的王大爷(化名)总觉得心慌气短,胸口发闷。于是,他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外科就诊。经过详细检查后,王大爷被确诊为瓣膜性心脏病,二尖瓣脱垂伴重度关闭不全。
二尖瓣关闭不全,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心脏相当于一个4室的房子,包括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
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的“门”,就叫二尖瓣。正常的二尖瓣相当于心脏里的一个单向“阀门”,心脏收缩,它就闭合,控制血流只能从左心房流向左心室。而当出现二尖瓣关闭不全时,“阀门”就关不牢,血液出现倒流,部分血流会倒流至心房,加重心脏负担,久而久之,心脏慢慢扩大,就会出现胸闷等症状,导致心衰。
而要把“阀门”修好,唯一的办法就是手术治疗。传统的心脏手术需要从患者身体正中切开胸骨。作为心外科的最经典入路,这一术式几十年来拯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但由于切口大、愈合慢,极易导致并发症。
一想到此,王大爷心里犯起了嘀咕。心血管外科的医护人员考虑到王大爷的实际情况,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后,决定采用胸腔镜辅助下微创手术瓣膜成形的方式解决这个难题。
作为一项微创手术,这一术式只需要在患者乳下肋骨间切一个长度在5厘米左右的小口,然后将手术器械从切口进入,在胸腔镜辅助下完成二尖瓣成形术。此方式具有不开胸(避免开胸劈骨);创口小(减少术中大出血和各种感染的机会,利于术后护理);并发症少;安全性高(三维成像清晰立体,精准度高,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等优点。
早上9时20分,手术正式开始。大夫先是为王大爷进行了双腔气管插管、动脉插管、静脉插管,建立了体外循环。这是因为,心脏手术过程中需要人为地让心脏停止跳动,切开心脏才能进行后续操作。而体外循环能够暂时替代人体心脏和肺功能的技术,能够模拟心脏搏动,将氧气输送到身体各个角落,确保身体器官的正常运作。
13时20分,经过4个小时的精细操作,王大爷的手术顺利完成。术后,他的胸闷气短等一系列症状均迅速缓解。
据悉,胸腔镜下二尖瓣成形术是难度较高的微创技术,术式复杂、操作精细,需要进行切、缝、植入人工腱索及成形环等,要通过瓣口深入左心室操作。此例手术的成功,不仅是对患者个体的巨大福音,更是对医院心脏外科团队技术实力与创新能力的有力证明。未来,该科将继续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探索实践,为更多心脏病患者带去生命的希望。 记者 王耀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