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4-09-09
记者 范 娜 通讯员 史龙斌
酥梨、玉露香梨、“红香酥”梨……提起这些品种的梨,相信很多人耳熟能详。然而,最近在盐湖一果园,新品种梨“红酥宝”试种成功,犹如一颗投入果品种植圈的石子,激起了不小的涟漪。
试种“红酥宝”梨的是运城市百忍堂家庭农场。近年来,该农场从引进“红酥宝”新品种,到实施精细化管理,再到开门迎客隆重推广等,展示了该品种梨独特的品质和潜力,为我市梨果产业蹚出了一条提品质、展魅力、增效益的创新之路。
9月4日,“红酥宝”梨开园采摘第一天,记者深入百忍堂家庭农场的梨园,近距离了解这个颜值与价值并存的新梨品。
双保障,新老品种同时抓
9月4日8时许,车辆刚驶进位于盐湖区金井乡南扶村百忍堂家庭农场的梨园,一个个挂在枝头的个大、外表呈淡粉色的果品就映入了我们的眼帘,远远望去,这些果品既像是苹果,又像是桃子。
“这就是我们试种的新品种梨‘红酥宝’。”百忍堂家庭农场负责人张蓓为我们解惑,当天是“红酥宝”开园采摘的第一天,早上6点多,20多名工人就开始在梨园忙活了。
走进梨园最深处,在一树树稠密的淡粉中,戴着专用手套的工人正轻轻地把一个个梨从树上摘下来放入身边的桶里,当桶装满后,便把桶送到旁边专门负责装筐的工人那里。装筐的工人同样像对待宝贝一样,把一个个梨按不同规格轻轻摆放到不同的筐里。
“我们的工人都是经过专业培训的。梨皮薄,在采摘过程中要轻拿轻放。大规格的梨一排能放12个,规格小点儿的一排能放15个,一筐能装近30斤。”张蓓随手从一个筐里拿起一个梨介绍,这个梨的规格能达到100毫米。咬一口,皮薄肉脆汁甜。
为啥要种“红酥宝”这个新品种?张蓓打开了话匣子。
运城市百忍堂家庭农场注册成立于2020年,在南扶村流转了260多亩连片土地从事“红香酥”梨的种植、贮藏及销售活动。“红香酥”在运城已有30多年的种植史,受一家一户地块小、用工多、种植户不断增多等因素制约,近年来,效益并不高。
怎样才能既保持住“红香酥”梨产业的发展,又不受品种单一限制而开辟新的赛道?
一方面,为推动“红香酥”梨由“能吃”向“好吃”乃至“想吃”的转变,张蓓总结父辈们30多年“红香酥”梨的栽培经验,凭借自家农场生产的“红香酥”梨质量过硬、品相颇好、甜度较高、口感可人的特征,通过注册“百忍堂”商标、品牌营销、网红推销、订单销售等途径,为“红香酥”梨披上了靓丽的“衣装”。农场先后与全国多个水果市场签订购销合同,“百忍堂”“红香酥”梨受到国内外市场和客户的青睐,成为进驻水果市场备受欢迎的“红香酥”梨品牌之一,年销售200余吨,销售额超100万元。
在为“红香酥”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张蓓和家人还前往外地参观学习,经过慎重考虑,最终引进了“红酥宝”梨新品种。
张蓓介绍,2020年,农场通过在梨园里间隔一棵接穗嫁接一棵新品种的方式,开始了“红酥宝”梨试种植。
老百姓用“桃三杏四梨五年”的俗语,表示不同果树的结果时间。但在2022年,百忍堂家庭农场梨园的“红酥宝”就零星结出了果子,果型和酥梨一样饱满,果柄较为柔软,口感酥脆香甜,给张蓓和家人带来了不小的惊喜。
精管理,每个环节严把控
在百忍堂家庭农场梨园,吸引眼球的,除了满枝头高颜值的“红酥宝”,还有梨园上空的双层高架微喷设施。
采访当天,在梨园东边,这套双层高架微喷设施正在作业。只见空中的一排喷头将水进行了雾化,接近地面的一排旋转喷头喷出了细细的小水柱。站在地头望向梨园,空中雾气弥漫,整个梨园仿若置身于仙境中。
“这套设备最大的好处就是高效节水、省工,手机上一点,就能坐到空调房里去了。”家庭农场工作人员贾世凯一边介绍一边点开手机上一个叫作“农易施”的App,点开“水肥机”,出现10个灌区的页面,随手点开2号灌区,不远处的一片梨园不一会儿就变成了“仙境”。
张蓓说:“这套设备还有个好处,就是浇水很均匀。梨园的地不是很平整,以前浇地的时候,有的地块浇不上。这套设备浇得很匀,用着很放心。梨园什么时候浇水、什么时候施肥,都听我爸的指挥。我爸是老果农,种了一辈子梨,经验很丰富,他主要负责梨树每个环节的技术管理问题。”
张蓓的父亲正是张立跃,彼时他正在向前来考察的同行传授自己的梨树种植管理经验。
“‘红酥宝’今年是第三年挂果,对于这个新品种究竟该怎么管理,我目前还没有吃准,但它和‘红香酥’的管理绝对不一样。每个品种都有其独特的特性,‘红酥宝’管理的关键在哪,我现在都还在摸索。”提起自己的老本行,张立跃侃侃而谈,就“红香酥”这个品种而言,用老百姓的话说,它就像个“乖孩子”,皮糙肉厚,容易侍候。不管施肥多少、浇水多少,它都能照样挂果,只是含糖量和品质会有所不同。然而,经过4年的观察,他发现“红酥宝”的有机肥必须要跟上,就跟美女一样,需要打扮和美容。与“红香酥”相比,“红酥宝”显得很娇气、娇贵。
梨要管理好,肥一定要跟上。为了给娇气的“红酥宝”找一个好的肥源,张立跃专程前往河南省济源市阳光兔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养兔基地考察。
阳光兔业的养殖规模在全国都排得上号,兔粪对他们来说是麻烦,是垃圾,但对张立跃来说却成了宝贝。去年,张立跃以900元一吨的价格买了350吨兔粪,今年对方给了他优惠,他决定投资35万元用于购买兔粪。
“不管怎样,在梨树管理的各个环节,我们始终围绕‘原生态’3个字来操作。只要做到‘原生态’,其他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在这方面没有捷径可走。”张立跃说。
不仅在梨树管理方面严要求,在梨果分选上,农场同样追求高标准。
去年8月,农场以120万元的价格从江西引进了一套智能分选设备。
记者走进位于盐湖区龙居镇南花村的百忍堂果库分选车间,见到了这套正在作业的智能分选设备。
在上料区,两名工人把梨放进犹如缩小版汽车轮胎一样的一个个橡胶托盘里,托盘托着梨随流水线去往下一个环节,检测每个梨的红度,有无黑星、残次等,随后,根据每个梨的重量,托盘把梨运往不用的支线。6条支线,每条边上都有两名工人在动作麻利地取梨、装箱、包装封口,然后一个个空托盘从回车线回到上料区。
“这台设备的核心功能是1分钟可检验182个梨。”张蓓说。
强推广,引领果农共富裕
“红酥宝”梨开园采摘第一天,梨园就迎来了第一波考察的7名客人。
这7人来自临猗县猗氏镇马营村,领队的是梨农荆高进。
“我家种了6亩梨树,这几年效益不太好,听说这里的新品种试种成功了。去年9月初,我和果农荆刚就赶过来一次,发现这个品种不但外观漂亮,而且口感很好。”举着手机在为一棵挂满粉红色梨的树拍照的荆高进说,去年回去的时候,农场还给他们每人带了两个“红酥宝”。
看着这么好看的梨,荆刚舍不得吃,只尝了一个,另一个被他用来作实验:在常温下看能存放多久。结果令他大为吃惊。他说:“我们是去年9月5日来的,拿回去的那个梨竟然放到今年‘六一’前夕还好好的,只是手感捏着没有刚摘下来梨硬。”
荆刚存放的这个梨最后被嫂子王秋亮吃了,王秋亮尝了后直说口感很好,今年也就跟着过来考察了。
“我家有8亩枣园,冬枣管理比较麻烦,就想换个水果种。今天一起过来亲眼看一看,发现‘红酥宝’这个品种的梨挂在树上好看,吃到嘴里好吃,更坚定了把冬枣改换成‘红酥宝’的信心。”王秋亮说。
虽然还没到盛产期,但在去年,“红酥宝”已经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据了解,去年农场成熟的“红酥宝”虽少,但全部销往了上海、福建、广东等东南部沿海城市的商超和高档水果店。在南京一高档水果店里,一公斤“红酥宝”卖到了16元的价格。
“今年‘红酥宝’的产量比去年好一点,有客商以3块多的地头价收购,被我们回绝了。‘红酥宝’还没到盛产期,五六年后进入盛产期,收益会更高。”张立跃说。
相较于“红香酥”,“红酥宝”较高的收益吸引了一波又一波前来考察的果农。除了荆高进一行,还有来自临晋、七级、孙吉等乡镇的果农。而农场也会为他们带些新品种的嫁接苗木,力所能及推广这一新品种。
“农场从成立之初,就把带领当地果农共同富裕作为行动指南。”张蓓说,他们采取农场先试、风险自担、成熟推广、技术共享、滚动发展、携手共赢的办法,帮助果农增收。下一步,农场将坚持绿色、生态的发展理念,拓面扩围、做大规模,加快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果业的步伐,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标准,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持续改善生产基础设施,加强新品种梨苗木的繁育、推广,病虫害防控技术研究等,以更高标准推动果业种植高质高效发展,为推动乡村产业兴旺、农民富裕探索有益路径。
百忍堂家庭农场的发展,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认可。市农村经济事务中心相关科室工作人员说,作为我市众多的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典型代表之一,近年来该家庭农场用心学习应用新理念、新技术、新设备,加快推动农业前沿科技成果转化,开展梨果新品种引进、培育、推广,打造高标准现代化绿色生态果园基地,有效带动了我市梨果种植品种更新、品质提升和传统果业提档升级,为果业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探索出了一条可借鉴、可推广的成功道路。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