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4-08-23
“张灯结彩迎嘉禧,勇挚真心爱意痴。李艳桃夭情韵绕,勃兴福瑞梦缘期。奕然风采良缘定,凤鸣知音岁月知。凰舞河东同许诺,配偶相伴永相依。”
这是市诗词学会会长秦晓舟为一对新人送上的新婚祝福。当主持人在这对新人的回门宴上,把这首诗歌展示出来后,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因为有心人已看出,这首诗歌嵌着这对新人——张勇、李勃奕的名字。
除了嵌名诗歌,市诗词学会副会长冯雪芹还为这对新人作了首词——“荷弄池塘佳节到,玉立婷婷,今把良缘抱。红妆相映云仙貌,妙龄勃奕花事好。执手为歌情未了,岁月悠长,勇赋时光妙。缔结良缘须趁早,三生修得同偕老”。
当然,这场别开生面的回门宴上,不只有诗词。
8月中旬,我市传统文化爱好者、传播者李东为女儿举办回门宴。宴会上,运城文艺界人士各展其才,高亢嘹亮的蒲剧选段、风趣幽默的干板腔、饱含深情的诗朗诵、浪漫温馨的歌舞演艺及书法创作者挥毫送上的“珠联璧合”“龙凤呈祥”……让到场嘉宾感受到河东优秀传统文化的别样魅力。其中,表演干板腔的,是市曲艺家协会主席王泽锋。方言味浓、节奏分明、抑扬顿挫……他一开口,就掀起了全场热潮。
朋友们“倾囊相助”,李东也“坐不住”了。他发挥所长,用朗诵寄语女儿、女婿永结同心、多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这样的回门宴有看头、很温馨,是河东特色文化的绚丽呈现,既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又有着寓教于乐的意义,生活气息浓郁、文化意蕴深长。”一位嘉宾说。
据介绍,李东热衷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擅长主持、演讲,特别是在儿童教育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由他牵头编著的《生态语文经典读本》丛书,在家长和孩子间反响良好。这套丛书不仅注重经典性和现代意识的结合,更强调趣味性和审美品质的提升。它精选了贴近儿童审美情趣的内容,用优美的文字和生动的插图,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通过音频录制和“三步曲”教学模式的推广,让孩子们在聆听、跟读、自读的过程中,培养语感、加深记忆、感受乐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李东告诉记者,优秀传统文化已如春风化雨般渗透进他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他希望能做好传帮带,让优秀传统文化润泽更多人。
记者手记
说到婚礼,人们就图个热闹。而热闹的方式有很多种。
随着移风易俗工作的深入开展,像“涂红抹黑”“给新郎父母戴高帽”“脱新娘鞋”等一些陈规陋习得到了遏制,取而代之的是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缕缕婚嫁新风。
歌舞是积极向上的、戏曲是高台劝化的、小品是寓教于乐的……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是群众喜闻乐见的,其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作用润物无声。
记得去年国庆期间,我市的一场“楹联婚礼”也引起了不小的关注。新人家属精心准备了数十副切合时机、寓意深刻的楹联,并用传统书法写就,悬挂于新人婚房、典礼现场等。对于这种充满文化味儿的新婚贺喜形式,受邀嘉宾纷纷点赞。
物质生活富足之后,愈显得精神生活的可贵。俯拾皆是的优秀传统文化,成了人们精神生活不断丰盈的一个重要补给。
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正是我们增强文化自信的源泉。
记者 景斌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