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市人民政府时间:2024-08-21
从夏县的太宽河到下涧河、到龙陡峡,四周群山连绵,千峰竞秀,森林茂密,资源珍贵,这里既有美丽富饶的自然资源,还有亘古奇异的神话传说,更有许多抗日军民与敌奋战的红色记忆。这里的峡谷从前到后,从上到下,青山环绕,树古滕老,潭深林密,云蒸霞蔚,四季景色分明。这里的野果飘香,谷深林密,是隐藏在中条山美丽而神奇的地方;是人们旅游休闲皈依自然的好去处。
中条山大峡谷老龙潭景区总长约7公里,集山、水、声、色于一体,空气清新,鸟语花香,山高水长;其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比比皆是;神话传说,历史典故,随处可见。特别是让人感到奇特的是在峡谷后段三公里处,有一连十三个潭水。个个不同,处处奇观,让人赏心悦目,留连忘返,给人的印象特别深刻。这正是:“龙陡峡谷十三潭,潭潭都有好景观。石港集团大开发,旅客过后尽开颜。”
【凤凰山】
在很久很久以前,百鸟之王的凤凰准备召开百鸟大会,研究讨论如何用自身的优势服务民间?为了开好这次会议,凤凰和自己的副手孔雀做了充分的准备,决定把开会的地点定在老龙潭边。会议开了三七二十一天,会议的中心内容是根据各自的优势如何为民服务的问题。根据凤凰和孔雀的安排,百鸟都做了积极的表态发言:鸡、鸭、鹅表示以下蛋来回报;鸽以传递和平信息来回报;大雁、喜鹊以祥和报喜来回报;麻雀虽小也要把自身当成药材来回报……唯有大雕、昆鹏仗着自身凶猛、镖悍不改祸害百姓的本性而狂傲。凤凰、孔雀听了不由大怒,决定杀杀他们的威风。于是双方就在老龙潭边大战起来。岂知,大雕、昆鹏如何等得了!忽而天上,忽而地下,像飓风一样凶猛异常,凤凰、孔雀根本不是她们的对手,并且险些丧命。就在此时,北海老龙摇头摆尾腾空而起,只几个招数,就把大雕、昆鹏打的上气不接下气,狼狈而逃。凤凰和孔雀也累的卧在地上不能动弹。后来人们发现卧栖的大石上,不仅有凤凰和孔雀的卧印,而且石下有一清澈荡漾的潭水,此潭一看像凤凰,再看似孔雀,所以,当地老百姓就把此山叫做“凤凰山”。凤凰山像凤凰一样美丽诱人,她松柏满坡,溪水叮咚,人们在闲暇时总要结伴而行到此游山玩景,享受大自然的恩赐,这就是凤凰山的来历。
【老龙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老龙潭是凤凰山大峡谷中最后一池潭水,也是凤凰山风景区最佳丽、最奇特的一个景点,也是少有的一个人间仙境。传说远古时期,小龙王被老龙王准许留下来戏耍,而老龙王也感到这里的景色迷人,潭大水深,确是一个颐养天年的好地方,待到天庭议事完毕之后,又回到这凤凰山的潭水之中,住了下来,并做了不少对老百姓大有益处的好事情。
那一年,久旱无雨,人们每天遇到的都是烈日当空、娇阳似火,大地一片干枯,旱魔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树叶发黄,禾苗半死,井水下降,泉水干涸,水库见底,河水断流,就连举世闻名的黄河也小而无力,顽童可以趟水而过。不少村庄吃水都成了问题,何谈秋季农业丰收?人心不稳,百姓中苦,大家谁都没有办法。就在这时有一老者言道:“听说凤凰山有一大深潭,潭内有一老龙,每天清晨烟雾缭绕,青气升天,大有灵气露显的迹像,何不去求老龙施恩降雨,以救万民之水火。”大家听了都觉得老者言之有理,于是人们头戴羽巾,足穿草鞋,敲锣打鼓,手舞棍棒,成群结队来到老龙潭边。老者焚香下跪,念完咒语,逐将封口的瓶子放入潭中,过了一会又用绳子将瓶子吊出,发现瓶内差不多满水。老者一看大喜,告诉大家,龙王爷已布了七分大雨,言未毕,只听雷声阵阵,电光闪闪,乌云滚滚。刹那间,倾盆大雨,一连下了三个时晨,久旱的禾苗逢甘雨,大地一片葱绿,人们无不高兴万分,齐声称赞这场雨,老龙王也总是有求必应,让百姓满意,这就是老龙潭的传说。
老龙潭气势恢宏,景色宜人,岩石秀美,大树参天,特别是当阳光斜射时,形成的两道彩虹腾空而起,这便是著名的“龙潭双虹”。有道是“不到龙潭非好汉,龙潭更是一层天”。抗战时期,国民党第七公署,曾在离此不远的下涧村驻扎办公,专员关明泉携部下到此游览,写下了“百丈瀑布汇龙潭,与君依岩赏景观”的佳联诗篇,在百姓中广为流传。这正是:当年专员留诗篇,自有后人代代传。
【督堂寨】(一代名将李虞夔)
督堂寨遗址位于曹川镇下涧村的凤凰山上,南北长100米,东西宽70米,是明代末年反清复明将领李虞夔所建。李虞夔,是平陆老城杜家崖人。自幼天资聪明,才识过人,幼时上学每次考试都能名列前茅。长大后,先后考取举人、进士,文韬武略,无所不通,深得皇上的宠爱。他起初任职于当时刑法的最高机关“棘寺”,数年后又被调任枢部郎之职,主掌国家军事机密,后任宁夏巡抚,群众习惯性地称他为李督堂。
李督堂一生为官清廉,刚直不阿,颇受人们赞扬。在“棘寺”任职时,经常深受入民间了解案情,使一些冤案得到平反昭雪,救活了不少冤屈之人。在担任枢部郎以后,曾受命到陕西参政,当时地方政权由地方权贵执掌,胡作非为,民怨栽道。李督堂到任以后,不畏权势,大刀阔斧进行整顿,废除不合理制度,削弱地方势力,解除百姓疾苦,令行禁止,使陕西的生产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宁夏地处边防要地,因生活条件艰苦,朝廷很少关心过问,边防将士多次呼吁要求改变恶劣的待遇,均未能实现,军心涣散,将要酿成兵变。李虞夔出任宁夏巡抚后,深入将士中,晓以大义,妥善解决了实际问题,从而安定了官兵们的情绪,缓解了矛盾,使边防得到巩固。他在宁夏四年期间,发动军民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取得了令人赞誉的丰功伟绩。
明朝灭亡,作为前朝老臣的李虞夔亲眼目睹了清兵烧杀抢掠的野蛮行径,他为明王朝的灭亡而愤慨痛惜,并立志反清复明。为此,他变卖家财,联络家乡三千壮士,强化训练。平陆老县城北街的兵扬坡,就是因此而得名。据说,太臣村的“史阎王”、枣沟村的“薛贼”、黄堆村的“李法官”都是李督堂部下的名将,他们作战勇敢、足智多谋,令清兵心惊肉跳、闻风丧胆。李督堂还与渑池县的张鹤、硖石的张五秘密联系,互为声援,声势非常浩大。当时,平陆、夏县、垣曲以及河南陕州、渑池等地都在他们的掌控之中,凤凰山一带是他们复明抗清的根据地。
清初,朝廷封明朝降将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为王,分别镇守云南、四川、广东,称为“三藩”。后来,“三藩”发生兵变,朝廷只好派兵前去镇压。李督堂乘机率领义军北上,大举进攻。在攻打到现在的临汾地界时,遭到清军堵截,李督堂率众将士退守到平陆的大郎庙、四州山、门杆山一带,与清兵进行了持久的浴血奋战。现在晴岚乡上吉村东北400米处,有当时李部阵亡将士的合葬墓,墓地南北长80米,东西宽20米,被当地人称之为“万人坑”,血淋淋地见证着当时的烽火硝烟。后来,李督堂率兵退到现在下涧峪口村北边的凤凰山,与清兵鏊战三年,但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全军覆没,李督堂与将士全部殉难。
后人为了纪念他们,把他们曾经驻守的寨堡称为“督堂寨”,寨口立石上刻着“明进士宁夏巡抚李虞夔避难处”,峪口村外还有他们兵败阵亡的乱葬坟。近代诗人王从龙为此特意写诗一首:
都御当年事有明,明亡矢志不降清。
三千骑士轻骄虏,五百英雄作义兵。
壁立东山悲往事,泽流西夏仰熏声。
我今学执董狐笔,孤馆青灯记姓名。
【牺盟会烈士纪念碑】
位于下涧村南边,抗日战争时期,山西省平陆县、河南省张茅乡以东地区,逐渐形成抗日统一战线的根据地。根据地的军事政治中心在曹川革命老区。军事方面:有卫立煌的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驻太在寨村,主要指挥中央军;孙蔚如的第四集团军司令部,驻郭家塬村;38军赵寿山部驻望原村;阎锡山的七区保安司令部驻曹川安铺村;共产党领导的太岳军区59团也常在此活动。政治方面:有国民党的山西省第七区抗日专员公署,住在下涧村;阎锡山的山西省第七专员公署,住安铺村;山西的牺盟会第七区中心委员会及工农青妇等群众组织,住在贺里窑、燕家山一带;中共条山地委先住崖头,后迁至龙潭沟村。此处就形成了国民党、阎锡山、共产党既联合又斗争的抗战新局面。1939年,夏县中心区主张公道团牺盟会在下涧附近的农场村设立“牺牲救国同盟会主张公道团晋南三十三位殉国烈士纪念碑。”记述了赵菲、李增瑞等三十三位烈士的籍贯、年龄、职衔、牺牲时间及原因。此碑高1.36米,宽0.36米,现存放在县文物局保护。山西省的牺盟会,是由共产党掌握的一支抗日力量,赵菲、节增瑞等人为国壮烈捐躯,国人难忘,特立此碑以示纪念。
【一代伟人留足迹】
位于曹川镇太寨村蒋林玉院内,曾是一代伟人朱德总司令与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的谈判处。芦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向中国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1938年3月,日寇的魔爪伸向凤凰山。1939年初,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的指挥部就设在曹川镇太寨村。为了促使抗日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朱德总司令受党中央的委托,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从太行山八路军总部出发,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于1939年6月的一天,来到中共平陆县中心委员会所在地——龙潭沟村王哲家中,听取工作汇报,并作出具体指示。又通过内线与卫立煌取得联系,意在共商抗日大计。当时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得知我党派朱总司令前来洽谈联合抗日大计,非常高兴。他亲自布置并安排好仪仗队,准备迎接朱总司令的到来。可是连续迎接了两天,都未能接到。就在他们焦灼不安之际,朱总司令已悄然来到戒备森严的第一战区指挥部门口。卫立煌司令长官听到卫兵的报告后,便立即走出大门去迎接,看见朱总司令穿着灰色军装,面戴笑容威风凛凛的神态,恭敬地上前紧紧地握着朱总司令的双手,一阵寒喧,拉着朱总司令走进指挥部。
朱德总司令在太寨村停留了三天,除了和卫立煌共商联合抗日战事外,稍有空闲,便深入国民党官兵中,向他们宣传抗日救国之道。三天后,朱德总司令又带着满身风尘,经南沟渡口过黄河,取道洛阳,返回太行山抗日根据地。
蒋林立的房院座北向南,正面三间,为了缅怀朱德总司令的丰功伟绩,太寨村的干部群众将朱德同志当年住的房子,办公用过的一张八仙桌、两把椅子一直保存至今。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