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大众漫画>

漫画家卫行智:漫画创作,是抽象与具象的转化

来源:时间:2024-08-21

卫行智,笔名杏子,现为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理事、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水墨漫画研究院副秘书长、山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山西省漫画学会副秘书长、运城漫画学会会长。

有150余幅漫画作品在《讽刺与幽默报》《漫画世界》《中国漫画》《漫画月刊》等报刊发表,有1000余幅漫画、插图刊发在各类报刊,有60余幅漫画、新闻漫画作品在全国各类比赛中获奖。

抽象,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有两个层面的含义:其一,指向那些笼统且空洞的概念;其二,作为构建概念的一种手段,从众多的具体实物中提炼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同时排除非本质的特性。而具象,则是一种直接表达。

在漫画创作与赏析过程中,最需要的就是抽象与具象之间的转换。漫画作者首先从现实世界的具象中捕捉事物的抽象特质,随后运用绘画技巧将其转化为漫画作品;而读者则通过解读这些抽象的漫画元素,重新构建出具体的事物。简而言之,作者的创作过程是从具象到抽象的提炼,而读者的欣赏过程则是从抽象到具象的还原。

漫画创作忌简单化、一般化和形式化,以免作品显得空洞无味,缺乏说服力。我始终坚信,在漫画领域,相较于数量而言,作品的质量应是更重要的评判标准。无论是命题创作,还是从日常生活中汲取灵感,我都致力于深入挖掘事物的本质,揭示其深层次的含义。比如《回忆录》这幅漫画,我认为它是抽象与具象结合的范例。

常有人言,某人一生好打麻将,这种行为被视为一种陋习(具象)。我以此为出发点,探寻其背后的抽象意义,即某人终日碌碌无为、虚度年华,既无成就也无贡献,最终只能潦草一生(抽象)。这促使我将“一辈子”这个抽象概念比作一本人生之书,而荒废于麻将桌上的光阴则成为书中空白的篇章。通过这一比喻,我将无形的虚度年华具象化为麻将桌上的“白板”,创作出了《回忆录》这幅画,揭示了有些人因玩物丧志而虚度一生的悲剧命运。

当读者欣赏这幅作品时,也能够从中领悟人生的真谛: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本待写的书,如何书写完全取决于自己。

漫画的表现手法丰富多样,技巧只是外在形式,真正的内核是创作者的知识储备和人文素养。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曾言:“地不耕种,再肥沃也长不出果实;人不学习,再聪明也目不识丁。”

行远自迩,笃行不怠,这应是漫画人必须具备的创作态度。

 (转自《讽刺与幽默报》微信公众号)

寻(入选2023年首届《讽刺与幽默报》创作基地展览)

入眠(入选第二届中国现代幽默画大展)

他乡遇故知(2023年)【第一届中国(威海)“昆嵛杯·非遗手造”漫画大赛金奖】

绣(2020年)(入选“子恺杯”第十三届中国漫画大展)

逃生(入选2023浙江省消防主题漫画展)

传承(2021年)(毕克官美术馆收藏)

孩子,睡吧。(入选“浙”里有爱——庆祝中国红十字会成立120周年主题漫画展)

考试结果(《讽刺与幽默报》发表)

前面的精彩,源自背后的付出。(石家庄市美协漫画艺委会收藏)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