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4-08-21
记者 樊朋展 张蕊彤 刘凯华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诈骗吗?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诈骗……”8月14日,万荣县公安局反诈中心接待了前来体验学习的孩子和家长。
讲解反诈案例
走进反诈中心,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在民警的引导下,记者跟随孩子和家长开始了一场“沉浸式”的反诈学习之旅。
首先来到第一个模块,主要介绍诈骗的种类。“大家平时有玩游戏吗?”民警的话音刚落,孩子们异口同声回答:“有!”“那么大家是否知道,玩游戏时也有可能遇到诈骗?”“啊,玩游戏怎么会有诈骗呢?”孩子们十分惊讶。
民警点开屏幕,选择“游戏充值”,播放了“未成年人送皮肤”的动画视频。动画中,一名男孩收到免费送游戏皮肤的消息后,不仅填写了个人信息,还用手机扫了二维码,导致钱财被骗。
“当别人送你免费游戏皮肤时,要加你QQ好友的时候,不能答应他,一定不要给陌生人提交自己的个人信息,否则就会被骗走钱。”7岁的杜卓航看完动画,对妈妈说自己以后玩游戏时一定不会像动画中的小男孩一样。
随后,民警带领大家来到第二个模块,该模块主要介绍“两卡”犯罪。民警针对孩子们用的电话手表等,讲解了电话卡的犯罪形式和打击的过程,告诉孩子们如果电话手表或电话卡丢失,一定要第一时间挂失再报警,以防成为诈骗“工具人”。
第三个模块的小剧场汇集了各类电信诈骗宣传视频内容。第四个模块展示了什么是预警劝阻,以及预警劝阻的效果,告知大家在接到96110电话和12381短信的时候,要第一时间配合公安进行及时止损。
互动发放礼物
最后,孩子和家长进行了答题互动,通过答题检测,加深对反诈知识的印象。
体验完毕后,不少家长感受颇深。“通过可视化的观看和体验,让电信网络诈骗的防范更加生动形象,进而深刻认识到电信诈骗的危害性,也掌握了一些实用的识诈防诈技巧,有助于我们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带女儿一起来参观的潘女士说,“孩子们对这边的一切都感到很新奇,也学到了丰富的反诈知识,收获满满。”
杜卓怡的妈妈说:“这次参观体验,让孩子知道了生活中哪些事情能干,哪些事情不能干。过两天打算带全家都来反诈中心,看看最新的诈骗手段。”
据了解,万荣县公安局反诈中心从今年5月份开始运行,向所有人员免费开放。截至目前,已经接待全县100多家单位,社会人群7000余人次。
“在和参观者的交流沟通中,我们发现很多人目前只是知道电信诈骗这个词,而不是深入地了解什么是诈骗。”万荣县公安局反诈中心负责人赵京亮说,“现在电信诈骗手段层出不穷,针对这个情况,我们将结合易受骗群体的性别、年龄、职业等特点,不断完善反诈中心的宣传内容,开展针对性宣传教育,力争将反诈中心打造成为市民‘组团’参观的‘网红打卡点’和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第一道防线。”
记者感言
全民反诈,要从孩子抓起
暑期以来,游戏类诈骗警情高发。不少中小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并且由于他们普遍阅历不够,缺乏明辨是非能力,很容易成为骗子的行骗对象,从而不幸“中招”。
在采访中,反诈中心民警讲的8岁孩子用家长手机玩游戏被骗8万元的案例让记者印象深刻。他说:“我们很多人都认为未成年人没啥钱,诈骗离他们很远,其实不然。”
记者认为,网络诈骗无孔不入,不会因为年龄、性别、身份而网开一面。反诈宣传力度越来越大,宣讲人群也不应只集中在成年人中,要根据不同诈骗种类,加强中小学生防诈骗知识的宣讲,推动反诈宣传的全覆盖。
当然,未成年人的反诈宣传除社会、学校多方发力外,日常生活中,家长更要加强引导,多和孩子一起学习金融防骗知识,给予高质量的陪伴。同时,也要做好自身手机支付的安全措施,莫轻易告知孩子手机支付密码、银行支付密码等重要信息。
记者 张蕊彤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