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4-08-08
记者 杨红义 杨 琳
一条条臭水沟变身清水河扮靓田园风光,一片片花椒林为沟壑坡地披上层层绿装,一座座依山傍水的窑洞民宿开门迎客,点亮“诗和远方”……翻开运城小流域综合治理画册,一幅幅风光秀丽、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和美乡村新画卷跃然纸上。
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既是生态环境保护的有力举措,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惠民工程。近年来,我市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全力打造“小流域治理+”模式,通过做优生态、做美村庄、做强产业,全力绘好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建设美丽运城的“底图单元”。
“小流域治理+美丽乡村”——
“河”颜悦色,和谐家园
盛夏时节,漫步于平陆县杜马乡龙源村的街心小游园,举目皆绿。
“这里是穿村而过的龙源西沟‘旧址’。以前,这里水土流失严重,到处杂草丛生、垃圾遍地,承载乡愁的‘弯弯河’成了难以亲近的‘龙须沟’。”龙源村村委会主任张军恩说。
生态就是效益,环境就是民生。为提升人居环境,平陆县水利局从控制水土流失、防治面源污染、整治人居环境入手,填平宽60米、长80米、深8米的村内沟道,并在此基础上修建街心小游园。同时,配备塑料垃圾收集桶164个,在保留乡村田园风貌的基础上,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龙源西沟流域是黄河一级支流五龙庙涧河的上游段,流域总面积29.05平方公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1.62平方公里。平陆县水利局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封禁治理面积1048.92公顷,营造水保林112.71公顷。其中,水保乔木林51.46公顷,栽植侧柏10万株;水保灌木林61.25公顷,栽植连翘20万株。
“为进一步做好乡村振兴的水利保障工作,我们还在距离龙源村8公里的南村新建一座1000立方米蓄水池,满足该村400多人和700多亩水浇地的用水需求。”平陆县水利局水保股股长张凯凯说。
涓涓细水流进田野,更流进了群众心田。全科修复、久久为功,“治”出流域内河水安澜。
“小流域治理+特色产业”——
变现“产值”,生态“生金”
治一方水土,兴一方经济,这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诠释。芮城县的花椒基地就尝到了小流域治理的甜头。
黄河岸边的风陵渡镇,沟壑坡地间,色泽油亮的花椒似红玛瑙般缀满枝头,椒香四溢、令人心醉。
多年来,芮城县紧抓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机遇,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发展原则,久久为功开展水土保持项目建设,在项目区交通方便、避风向阳、土质好、坡度较缓的梯田、疏林地上布设经济林。通过多年发展,目前花椒种植面积已达6.7万亩,花椒总产量达400万公斤,总产值3.2亿元,人均花椒收入4000余元,占当地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0%左右,花椒种植亦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
“小流域治理+生态观光”——
绿水青山,赋能文旅
条山巍峨,灵峰雄奇,流水潺潺,古橡虬劲,一条名叫张家窑的沟道纵贯南北,是通往五老峰风景名胜区的必经之路。沿着沟道向南行进,紫红色调的红叶李娇俏可人、黄绿相间的金叶复叶槭端庄大气;沟道旁,16孔曾经废弃的战备窑洞白墙灰瓦华丽变身,与青山相映成趣。
曾几何时,该流域由于缺乏系统治理,沟道破损、植被杂乱、清水肆流,邻沟民居颓弃、村容不整,与风景名胜区不相匹配。
去年,永济市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原则,投资990万元实施张家窑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通过小流域治理、坡耕地改造,以及经济林生态林栽植、封禁治理等措施,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目前,项目已基本完工。在治坡工程上,做到梯田、台地、鱼鳞坑相结合,水池、水窖和灌溉系统相配套,打造乔木林及经济林67公顷。同时,治理沟道1940米并在其两侧设置小景观,修复6000立方米蓄水池一座,配套污水处理设备和30基太阳能路灯,致力于打造山清水秀村美的清洁小流域。
“流域治理初见成效,沿河群众是最大的受益者。我们修缮的16孔废弃的战备窑洞,移交给当地村委会管理后,正被设计提升以发展特色窑洞民宿旅游业,成为集体经济一大亮点。”永济市水利局副局长张贯中说。
永济市国土总面积1208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442平方公里。近年来,该市不断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相继实施3条小流域治理项目、两个坡耕地改造项目,栽植生态林、经济林695公顷,坡改梯220公顷,封禁治理2338公顷。目前,水土流失治理面积累计达到361.9平方公里,治理度达到82%,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厚植生态底色,守护一方碧水。水清岸绿,小流域治出大生态,“小流域治理+生态观光”大有可为。
茂林修竹,蝉鸣声声,一河碧水波光潋滟,“诗意栖居”引人入胜。在位于平陆县张店镇的李铁沟中段,汩汩清流推着大水车不停转动,车轴吱吱作响。新辟出的休闲小广场上,曾经的裸露地皮铺上透水砖,仿真茅草顶凉亭别具一格。置身其中,仿佛来到了江南水乡。
李铁沟休闲小广场,是李铁沟流域综合治理引流渠建设的配套工程。
“以前,每逢连续降雨天气,南窑头水库溢出的水,因没有引流渠的承接而经常漫滩,加之周围植被稀缺、土质松软,随时会有塌方等危险。为有效排水和整治水域,确保周边地区安全,我们修建了总长度为1000余米的引流渠。去年10月,宽1米、高0.5米的引流渠建设完成。”张凯凯说。
李铁沟流域为黄河一级支流八政河流域的上游段,小流域总面积56.78平方公里。该流域综合治理采取水土保持、面源污染防治、村庄人居环境整治等措施,设计综合治理面积为14.20平方公里,封禁治理面积1362.71公顷,营造水保林57.20公顷,栽植连翘19万株。另外,还在南窑头水库库区周边新建1002米的生态绿道。
项目实施后,流域内各项措施年可新增保土量0.36万吨,保水量48.90万立方米;林草覆盖率提升至48.31%,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94.04%;所种植的连翘年经济效益可达10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位于李铁沟流域的古城村、枣园村,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独特的山水优势,乡村旅游方兴未艾。今年,县水利局将道路整治作为李铁沟流域治理的重要基础性工程,分别在古城村、枣园村硬化750米、260米混凝土路,两侧栽植行道树,道路面貌焕然一新,使片区文旅发展如虎添翼。
以水为媒,村美业兴。小流域治理,让群众在绿水、青山、沃土中共享自然之美、生态之美、生活之美,一个个美丽运城的“底图单元”,正托起河东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生态画卷。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