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弘扬延安精神 讲好革命故事——《狱中大豆谣》剧本创作提升推进会侧记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4-07-23

记者 王 捷 实习生 赵怡华

7月17日,由运城市文旅局主抓主办、山西省蒲剧艺术院倾力打造的红色题材蒲剧儿童剧《狱中大豆谣》(暂定名)剧本创作提升推进会,在市区蒲景苑召开。国家、省、市级部分专家,运城市延安精神研究会、山西省蒲剧艺术院、山西省宣传文化名家景雪变工作室等主创代表,就剧本提升及编导意向展开深入研讨和交流。

该剧目由市延安精神研究会、山西省宣传文化名家景雪变工作室联合策划与编创。此前,市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荆青莲牵头与市文旅局、山西省蒲剧艺术院等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对《狱中大豆谣》剧目的实施推进事项。

为将该剧目打造成为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的献礼剧目,该剧目特聘“新世纪杰出导演”张曼君团队的国家一级导演邓德森担任导演;高吉林、潘广民、卫君翔担任编剧。

会上,市延安精神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新潮介绍了该剧目的创作背景与初心。剧本创作组讲述了该剧的创作思路、创作主旨、剧情故事及艺术特点等内容。

导演邓德森对该剧题材的创新,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如今以红色故事为主题的作品层出不穷,这个剧本视角很独特,没有将叙述的重心放在苦难上,聚焦的是孩子、是成长、是希望。以儿童的视角看世界、看斗争,感受信仰的力量,是该剧的一大亮点。作为红色革命题材的剧作,它的存在感很强。可以继续抓住孩子生长的力量进行描写,对环境与场景的展现进行塑造,进一步强化以孩子的视角完成其在斗争中成长的故事。

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名誉会长、山西省戏剧家协会原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王笑林表示,此剧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的献礼剧目,剧本目前是比较成功的,既贴合了历史的真实性,又展现了艺术的逻辑性,把罗云鹏夫妇的革命经历摆在前面,为小罗力立成长奠定了基础,继而让她在前辈先烈们的斗争精神影响下成长起来,这是一个很大的突破与创新。在艺术处理上,以一首歌来支撑事件的发展,对于蒲剧的创作实属不易,也具有新颖性与独创性。同时,该剧在遵循事实外,可以大胆地进行艺术虚构,让内容更加跌宕起伏,剧目更加引人入胜。对于中心事件与中心人物的表现可以进一步梳理、强调,以实现叙事的集中表达。

著名戏剧理论家、中国戏曲学院原院长周育德发来信函,表达了自己对《狱中大豆谣》的评价:故事发生在抗战时期,国民党反动派处心积虑设置各种陷阱,制造各种事端,构陷和迫害共产党人,致使罗云鹏等重要的地方共产党领导人被捕,并且遭秘密杀害。编剧用了两三个月的时间,不仅完成了故事框架,而且以不同的侧重、不同的风格来呈现,把故事的重心放在了罗力立身上,每一场时间空间的内容都设计巧妙,很是难得。相信当今观众,无论是成年人还是青少年,观看此剧都会受到深刻的教育,对于珍惜当下的幸福,创造光辉的未来,会发挥巨大的正能量。

会上,专家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山西省蒲剧艺术院名誉院长景雪变和该院专家委员会主任杨福林表示,要用戏剧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延安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在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上,不断贡献出蒲剧力量。创作儿童剧是蒲剧艺术院多年的愿望,在这方面,他们有较好的演员资源和艺术实力。张曼君导演团队担纲排导,让人们相信《狱中大豆谣》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成功献礼值得期待。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