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4-07-13
□记者 杨颖琦 王棉 文图
孩子不自信怎么办?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不好沟通怎么办?“第一次当父母”的家长,在带娃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诸如此类的烦恼。进入暑期,回归家庭的“神兽”让这样的烦恼变得更多。近两年,随着大家对家庭教育的关注,家庭教育指导师这一新兴职业应运而生,“80后”王雪芬就是其中一员。
王雪芬(右一)带领家长体验沙盘游戏
临时换赛道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首先要打破家长的认知局限,看到孩子本身的富足。其实,家长对孩子的信任是突破点,要相信孩子有独当一面的成长潜力。”刚刚结束一场视频连线的王雪芬,谈起工作来还满是兴奋。近年来,凭借专业知识、丰富经验和充足耐心,在家庭教育中“穿针引线”的这一职业群体——家庭教育指导师逐渐走进大家的视野,并受到很多家长和孩子的欢迎。
如今已30多岁的王雪芬当过小学教师,做过主持人。早期在做老师时,她就发现许多孩子和父母相处得不是很融洽,她逐渐意识到家庭教育是每个家庭中很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一门课。除了传统的学校教育,有效的家庭教育对于纾解孩子成长中遇到的困惑,为家庭提供系统的、有实践意义的指导,或许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带着这样的想法,2022年起,王雪芬开始转向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为每个有需要的家庭提供有效的“介入式陪伴”。
谈起转换赛道的契机,王雪芬说这是非常偶然的。2022年,她应朋友的邀请去北京参加一场讲座,考虑到儿子壮壮没去过北京,就带着儿子壮壮一起去了。到了北京才知道,那是一场关于家庭教育的讲座。
在讲座中,她和儿子被分到了不同小组,扮演不同角色,完成指定任务。活动中,她总是不放心地转过头寻找儿子的身影,并时不时告诉儿子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讲座结束后,跟儿子壮壮同组的大人找她“取经”,夸赞壮壮是一个合格的“小组长”,做起任务来很有条理。直到这一刻,王雪芬才发现自己也许并不了解儿子,对儿子没有足够的信任。回家后,她便开始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方式,觉得自己作为母亲应该再上一课。
考虑良久后,王雪芬和丈夫决定进行一次系统的学习,去了解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家长。在接下来3个月的课程中,她学习了很多家庭教育的前沿知识,接触到了不同的教育理念,考取了相关专业资格证,更重要的是她看到了自己作为家长的局限。“很多时候,家长自己可能意识不到,我们在家庭中常常以爱的名义‘绑架’孩子,强调一种‘自我感动式’的付出和陪伴,但这些在无形中都成了家庭教育的枷锁。”她说,“就比如‘玩电子产品’这件事,我们作为家长首先要以平常心对待,因为孩子本身就出生在网络时代,完全杜绝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要允许一切事情的发生,合适的时间适度地玩电子产品是没有问题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和自律能力。”
在采访过程中,刚放暑假的壮壮正拿着平板查找各旅游景点的资料。王雪芬说,这次她将出行决策权交给儿子,让他为自己的暑期研学之旅做攻略,自己制订出行计划,学习怎么买票、订酒店等,都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
深耕新赛道
家庭教育指导师常在指导者、陪伴观察员甚至是“家庭医生”等角色间转换。对于王雪芬来说,更多的时候她就像一面镜子,在沟通和游戏设计中,让家庭成员照见彼此相处模式中的问题所在。
王雪芬所理解的家庭教育指导是向家长传授家庭教育知识、解决家庭教育问题、组织家庭教育活动,除了家庭心理指导,还包括安全教育、升学指导、人生规划等方面。在他们的帮助下,家长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当下的科学教育理念,明晰家长的主体责任,保证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这几年,王雪芬见证了许多家长在家庭教育观念方面发生的转变。过去,家长往往是在孩子出现问题以后才来寻求帮助,家长和学校更多在行为方面进行矫正。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是要系统地看待孩子的成长,发现家庭关系和成长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不过,很多家长虽然摒弃了以前的老教育观念,但科学教育方法的习得、沟通方式和信任感的建立,还需要一个过程。
王雪芬曾和家长聊到凌晨两三点,一点点地为家长“解压”,和他们一起解决孩子的困扰。在一次咨询中,姚女士说她儿子今年上初二,学习成绩不上不下,每天回家跟她也不说话,一提起成绩两人就吵架。经过聊天,王雪芬发觉这个男孩可能长期承担着由姚女士输入的压力。
由于丈夫长期在外出差,姚女士始终把生活重心放在儿子身上。自从儿子升入初中后,她的关注点不由自主地聚焦到学业上,对儿子的期望和要求也比较高,还时不时把“你看你爸,天天在外面辛苦,还不是为了你”挂在嘴上。在学校,儿子常面临老师的批评否定,回到家,依然没有情绪的宣泄口,妈妈反而给他增添了新的压力。王雪芬分析,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他担心自己在学校表现不好,会让妈妈失望。意识到这一点,王雪芬建议姚女士把看缺点的眼睛适当闭上,把看优点的眼睛睁大,把关注点放在发现和欣赏孩子的长处上,从生活上的点滴夸奖孩子,帮助孩子重拾自信。
介绍游戏规则
除了线上线下的家庭课堂,王雪芬还鼓励家长和孩子通过体验沙盘游戏,在模拟人生式的沙盘中一点点照见自己。“每个向我寻求帮助的家庭,我们都会让他们先体验一下沙盘。家长在沙盘中找到了引导教育的‘正确打开方式’,给自己解开‘枷锁’的同时,也看到了孩子的可塑性;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自主学习的快乐和规划生活的能力,亲子间的关系也会越来越好。”看到服务的家庭一点一滴的改变,王雪芬收获了职业带来的成就感和价值感。
如今,家庭教育指导师这一职业获得了不少年轻人的青睐,更多年轻人的加入,也让他们团队越来越充满活力。大家也在一次次交流和学习中愈发坚定自己为每个家庭服务的初心。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