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2024-07-10
与大城市相比,县域城市经济基础薄弱、产业发展水平有限,在人才引进中往往处于劣势。差距固然存在,但县域城市不能因为资源少、平台小就丧失信心,必须积极寻求破题之道。
引才贵在适用,根本目的是推动产业经济发展。要树牢柔性引才理念,立足本地产业需求,主动承接先进地区的人才资源外溢辐射,做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要注重发挥市场化引才优势,坚持“为产业聚才、给企业放权、让市场做主”,进一步激发用人主体活力。要学会“邻凤筑巢”,探索以轻资产模式筹建“人才飞地”,打通与其他地域间的人才通道,真正让人才“飞”起来、让资源“活”起来。
人才不分地域,不能忽视本土人才。要系牢情感纽带,建立在外人才信息交流平台,鼓励各类人才回村任职、返乡创业、智力反哺。要发挥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创新本土人才评价机制,突出实践实干实绩导向,打破“学历、论文、身份、年龄”等评审门槛,增强人才成就感。
引才重在诚。真金白银固然能够吸引人才,但真心实意更能打动人心。县域城市财政压力普遍较大,不能搞政策攀比,做优环境才是留住人才的长远之策。要搭建兴才助才创业平台,抓住区位优势,在推动传统平台迭代升级的同时,支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创建科研创新平台,形成引才聚才“强磁场”。要提升人才服务能级,定向摸排企业人才、技术需求,开展“一对一”和“组团式”跟踪服务,帮助解决住房、就医、子女入学等关键问题。要加强人才安居保障,打造高品质工作生活空间,悉心构建拴心留人的良好生态。(摘编自《中国组织人事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