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让太行精神永远激励我们前进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4-07-09

■王文涛

4月22日至26日,根据市委党校的课程安排,我们第40期中青班全体学员有幸来到了位于太行腹地的武乡县延伸培训。

武乡虽是一个山区小县,但在全国两千余个县级行政区中却是一颗耀眼的明珠。这里被誉为“八路军的故乡,子弟兵的摇篮”。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总部机关曾在这里驻扎,朱德、彭德怀、杨尚昆、刘伯承、邓小平、左权、薄一波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这里工作、战斗过,他们在这里运筹帷幄,指挥了华北敌后抗战,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走进武乡,就仿佛走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红色资源宝库,县城街道上到处充溢着红色元素,街边的灯杆、灯箱、栏杆,小游园的广告牌、座椅、垃圾箱,还有各个文化广场、学校操场、公交车站等,包括城内的涅河和马牧河两岸、跨河大桥上,到处都能看见“八路”、五角星等红色标识,甚至连偏僻的村庄、山洼的民居,也不乏红色标语等内容。在我们经过的村民家门口,“光荣之家”的钛金牌匾比比皆是,说这里“村村住过八路军,户户都有子弟兵”是极其准确的。置身其中,我们感到自己好像被一股股的红色暖流包围着,浑身的热血始终在沸腾奔涌。

武乡是一片英雄的土地。抗日战争爆发后,这里成了中国共产党对敌斗争的首选之地,八路军总部、中共中央北方局、一二九师、中共太行区党委都在这里办公或驻扎。先后有10位元帅,9位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共1002位将帅在这里工作和战斗过,在华北乃至全国抗战史中居于重要地位,发挥了特殊作用,建立了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

武乡是人民军队的成长地。抗战伊始,八路军总部三大主力进驻这里,开辟华北敌后战场。这里成为八路军的立足地和出发地,同时也成为全国抗日的主战场。抗战中,武乡人民为革命捐款捐物无数,仅军粮一项就达400万石。毫不夸张地说,是武乡的小米养育了八路军。不仅如此,武乡当地的老百姓还掀起了广泛参军参战的热潮,积极参加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14万人口中就有9万余人参加到各个抗日团体中,先后有1.4万名青壮年参加了八路军和决死队,无愧于“太行抗日模范县”的称号。

我们去的第一个教学点是当年黄崖洞保卫战——板山防御工事遗址。下车后,迎面凛冽的山风吹得人瑟瑟发抖,俨然刚进入冬天一样。参观人员发扬当年八路军那种英勇顽强的精神,迎风而上,沿着崎岖的山路,踩着高低不平的石阶,爬上山顶。站在山巅,遥望远方,看着那连绵起伏的群山和上下垂直的悬崖峭壁,眼前浮现出当年八路军战士身着灰色单衣,手拿长枪大矛,跳出掩体,冲向敌群,与敌血刃的场面,仿佛听到了那震耳的喊杀声响彻山谷。

关家垴战斗是百团大战中我八路军组织的一次最大规模的阵地攻坚战,也是最为惨烈的一场恶战。1940年10月30日、31日,八路军战士在彭德怀副总司令的亲自指挥下,对日军第36师团冈崎大队500余人进行围歼,血战两昼夜,除几十人逃跑外,其余全部歼灭,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让侵略者尝到了“铁拳头”的滋味。

听讲解员说,战斗结束后,关家垴村周围的山坡上血肉横飞,惨不忍睹。打扫战场时,村民们边抬边哭,因为好多战士都还是十七八岁的娃娃……听到这里,我们每个人都眼含热泪,低下了头,发出一片抽泣声。站在关家垴战斗纪念碑前,全体人员行三鞠躬礼,然后围着巨大的墓冢绕行一周,以表达我们对烈士深深的怀念。

位于下北漳村的鲁迅艺术学校是八路军文化抗战的主战场,是华北抗战前沿的文化中心。抗战爆发后,一批批爱国的青年才俊,甘愿放弃城市里的优越条件,从四面八方来到穷乡僻壤的山沟里,以“铅字与子弹共鸣,笔杆与枪杆齐飞”的豪情壮志,用手中的纸笔作为武器,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中来。大家一边参加战斗,一边开展文艺创作,不仅有诗歌、小说、散文,还有木刻、版画、漫画、墙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痛斥日本侵略者,颂扬八路军战士,打击敌人,鼓舞民众,形成了强大的抗战文化洪流,激发了民族爱国意识,凝聚了民族精神力量,成为战胜侵略者的锐利武器。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是此次延伸培训的最后一个教学点,它是一座全面反映抗战历史的大型革命纪念馆。踏进庄严恢弘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画面和文字说明。这里共展出图片、图表600余幅,文物上千件,还有制作精美的油画和木刻版画,并辅以仿实景观、多媒体演示等,综合运用声、光、影技术,配以幻影成像、立体景观、触摸屏等辅助手段,充分展示了八路军同日本侵略者进行斗争的历史。那些大大小小的图片,无一不在记录着那段波澜壮阔的抗战历史。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有一段故事,每一段文字都铭刻着往事。照片无言,却在诉说着昨天的辉煌;文字冰凉,却浸染着英雄的热血。

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强调,太行精神、吕梁精神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都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以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资源为山西发展提供精神力量。

“不怕牺牲,不畏艰难;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万众一心,敢于胜利;英勇奋斗,无私奉献”的太行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太行儿女展现的勇敢顽强、不畏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展现的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为人民利益展现的勇于牺牲、乐于奉献的精神,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积淀和延续。

今天,战火虽已远去,但是,当我们走进太行,走进武乡,走进八路军曾经战斗过的遗址,去亲身感受那段峥嵘的岁月,我们怎能不感慨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怎能不感慨八路军战士的英勇顽强,怎能不感慨太行山人民群众的炽热情怀!历史不可忘记,历史不能忘记,历史永远铭记!让我们继承先烈遗志,赓续红色血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奋勇前进!

烈士之血,革命之花;太行精神,永耀千秋!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