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4-06-24
□记者 王捷 文图
“作品表达真实细腻,如行云流水……”“这里既有北京、上海,也有成都、大连,还有运城……”“这部作品最大意义在于对现代人是一种安顿……”“他笔下有冷漠、有温暖,是‘80后’内心的呐喊……”6月22日上午,“城市里面有什么?”新时代文学晋旅吕魁《微醺时各怀心事》新书座谈会在运城举行。会上,来自省城及本市的近20位专家学者,围绕运城籍“80后”作家吕魁的最新力作《微醺时各怀心事》展开了探讨交流。
座谈会现场
此次活动由运城市作家协会主办。精彩纷呈的文学观点碰撞,让吕魁笔下的“80后”一代有了更加具象的呈现,也让大家对《微醺时各怀心事》的艺术特色、时代价值和背后含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与思考。
入选“新时代文学晋旅”
提起吕魁,很多运城读者并不陌生。1984年出生的他,自2005年起就有多篇中短篇小说在《人民文学》《十月》《当代》《中国作家》《长江文艺》《芙蓉》《大家》《山花》等文学期刊发表,并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转载,出版有《所有的阳光扑向雪》《朝九晚不归》《莫塔》等小说集,曾获人民文学“未来大家Top20”、第二届“紫金·人民文学之星”中篇小说佳作奖、2020-2022年度“柳林杯·《山西文学》中篇小说奖”等奖项。
在我市目前的文学创作中,吕魁作品被各大期刊转载的数量和质量,都是比较突出的一个。他的小说题材和风格,与运城大多数小说作者有着很大的区别。他将自己的笔触和视角对准了“80后”一代,生活地点既有一线城市,也有三四线小城市,既有国内城市也有国外城市,用细腻的文笔和新颖的表达将“80后”人群的生活娓娓道来,其创作风格在运城乃至山西均独树一帜。
吕魁此次带来的新作中篇小说集《微醺时各怀心事》,是“新时代文学晋旅”系列丛书的第七册,也是最后一册。“新时代文学晋旅”是山西省作家协会最新打造的一个文学品牌,也是继“山药蛋派”“晋军崛起”与“三晋新锐作家群”之后,又一个全面推动山西中青年作家队伍的重要举措。
与会作家认为,吕魁名列其中,是省作协对他创作的肯定。在山西以乡土文学见长的创作环境中,从写作的题材上来说,吕魁的创作,是对山西乡土文学创作之外城市文学的一个有益填补。
真实呈现“80后”时代命运
《微醺时各怀心事》共收录吕魁近年创作的9篇文章,前8篇所呈现的是均以“马山”为主人公展开的系列都市传奇故事。书中收录的小说是吕魁对这个时代光怪陆离传奇性的一种写照,比较全面地呈现了“80后”那曾经飞扬的青春、多彩的梦想、形形色色的当下境遇,其中不乏思索年少理想终成泡影的故事,展示了成长中的男女在与现实的搏击中或溃败或妥协的命运。
会上,与会作家认为,这部作品就像是一个窗口,让更多人了解到“80后”一代人面对这个时代所呈现的精神世界。
作家谭文峰读后认为,吕魁作品中有“80后”“90后”的生活气息、生活状态和独特个性、独特经历,以及他们的喜怒哀乐、生存与思考。作品很真实、很细腻,语言行云流水、洒脱自如,表达出的内涵与上一代作家完全不同,少了沉重与包袱,透出他们这一代作家的独特性。
作家韩振远说,吕魁的新作让读者更关注“80后”的生活状态,其笔下是一派繁忙的都市生活景象,既表现了这代人的风貌,又展示了这代人的苦痛——为生活奔波、飘荡在理想中,这种超越传统小说的写法,让人读出了年轻作家的时代感。
作家一苇认为,吕魁是运城这块文化厚土上孕育出来的文艺新苗,他的视角和表达的指向新鲜、生动、有趣、时尚,为读者打开了一个光怪陆离、丰富多彩的时代窗口,写出了“80后”隐秘的情感世界和人生挣扎,作品铺陈的都市场景和密集信息,对读者有一种安顿和疗愈意义。
新颖细腻的纯真表达
无疑,如何更加真实地呈现“80后”的生活状态,这一主题是深刻且广大的,而吕魁却选择以细腻的笔触、新颖的表达,从小切口入手,给人一种反思。与会作家认为,《微醺时各怀心事》诗意的标题、时尚的题材、叙事的语调、文本结构的处理等,都让人眼前一亮,细品起来很有味道。
会上,大家肯定了吕魁在标题上的打造和巧思。《我略知她一二》《朝九晚不归》《总有人路口要先走》《微醺时各怀心事》……富有诗意,读来朗朗上口,于细腻处叩击心灵。
在语言叙事上,吕魁的文笔自由洒脱,读来轻松惬意,又能真切感受到背后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
作家姚灵芝及太原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手指认为,一篇文章能够打动人心,是因为给读者提供了一个看世界的新角度。吕魁的作品中,“失去纯真”的忧伤是经常出现的主题,但小说中的主人公仍非常努力,并仍坚信“爱”的美好,再加上吕魁强有力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结构,让作品整体颇具韵律。
《山西文学》执行总编陈克海说,精彩的标题,往往能够唤起大家对青春、对身边某个人的回忆。文中那为了“理想生活”挣扎的一代人,尽管“失去纯真”,但依旧不甘心,让人思考怎样活出更有意义的人生,也为大家提供了一个认知社会的新视角。
作家杨殿梁和太原作家毕海林认为,有好的标题作品就成功了一半。吕魁的每个标题看似无法解决难题,却又在行文中逐渐找到了解决的方案。他的文章空间、时间结构同样十分新颖,通过片段的描述,最终将人物故事串联起来,值得学习。
作家王鼎认为,吕魁的小说对现实生活、对时代的脉搏把握比较准,时代烙印非常明显。他很会营造故事,每一篇小说乍一看没有特别完整、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但是却是完整的架构,用时间、空间或者地域把它们分成模块,通过匠心营造搭建起故事。
作家高晋旭说,吕魁每篇文章题目呈现出的隐喻,为文章的叙述注入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留给读者思考。他独特的叙述方式增强了作品的深度,人物塑造不着痕迹,没有大动作冲突的写法让人物命运更加不确定,也有了更强的多义性、包容性。
座谈会上,作家们表示,吕魁独特的写作手法,为大家提供了一种借鉴。同时,大家还为吕魁提了一些建议,如进一步挖掘“80后”身上的底色、挖掘人性的复杂性等,期待他能创作出更多关注现实、贴近生活、震撼人心的作品,为运城文学增光添彩,给读者带去更厚重、更深刻、更富有能量的作品。
作家们也表示,创作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是写作的首选,只有这样才能找到创作的根和魂。
此次文学座谈会,从时代气息、艺术追求、创新表达上,为运城小说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