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4-06-15
□记者 杨颖琦
“马上毕业了,想在毕业前给自己留点纪念。”“昨天晚上在抖音上看到运城博物馆有集章打卡的活动,一大早就从闻喜赶了过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鸡蛋’要领,我今天也是来领‘鸡蛋’的。”……这个夏天,因为一个精美的集章打卡本,“好运之城”热闹非凡。酷热的天气挡不住年轻人的热情,6月13日,运城博物馆免费发放集章打卡本的最后一天,依然迎来了大批探宝“粉丝”。大家带着折叠板凳、遮阳伞和水杯,在运城博物馆前有序排起长队,等候许久,终于领到了“爱的号码牌”。
眼下,年轻人越来越热衷于集章打卡。数据显示,在购物网站搜索“旅游集章本”,多家店铺的集章册销量过万。从5月至今,山西、河南、福建三省文旅部门联合小红书,发起“古建进阶指南”话题活动,推出概念视频《古建是个笨东西》,并落地覆盖9座城市的3条进阶探古线路和配套集章打卡活动。新奇有趣的集章打卡玩法,吸引大家参与探索更多“古建故事”,并带动“搜集古建”相关话题曝光量破2.5亿。运城、福州、开封等地成为新晋热门古建打卡地。
在运城古建持续“破圈”的今天,运城文旅部门“趁热打铁”,联合我市11个景点,在6月开展“南风晋运——运城国宝巡游打卡”的免费集章活动,并在运城博物馆等5个景点免费发放设计精美的集章打卡本。活动一经推出,受到了广大“集友”们的热烈欢迎,打卡本更是“一本难求”。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成功领到集章本的网友们各种花式晒图,并分享他们的集章打卡攻略;没领到的网友则在“运城文旅”的官方账号下喊话“加印”。
集章,让城市有了全新的打开方式。设计精美、色彩鲜艳的印章,让古建筑、文物有了新的生命力,也让一度沉寂的博物馆、古建筑再度火热起来。一枚枚印章,对应着一件件古老的文物、一座座古建筑及其背后一段段悠久的历史,让传统文化以一种古老而又新奇的方式走进年轻人的心中。各类旅游印章以城市符号为依托,将文化创意融入文旅消费中,以印章串联起城市的各个景点,彰显城市的创新活力,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印章是一个入口,能够激发大家探索文化的兴趣。考虑到古建的不可移动性,我们希望通过有趣的印章吸引更多人关注运城,并走进博物馆和古建筑,了解我们的河东文化。”运城博物馆文化产品开发中心负责人张幻幻说。
印章是中国独特的传统艺术。据史料记载,印章起源于我国殷商时期。上至帝王、文武百官,下至平民百姓、工商往来,无不以印章取信。除了实用功能,印章也被赋予艺术属性,各种具有观赏价值的印章应运而生。随着文字历史演变及印章审美和制作技艺的不断发展,不同朝代的印章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产生了流派纷呈的文人篆刻艺术。
相关学者认为,印章是中国古老的文化符号,在年轻人中兴起的盖章文化,可以说是传统文化的当代呈现,对于盖章爱好者而言,集章打卡也是通往当地文化的一扇窗口。用年轻人时下流行的话来说,盖章既有文化感,又提供了情绪价值。在运城博物馆一楼的盖章处,刚刚领到“小红本”的高三毕业生王欣怡正在认真翻阅本子里的古建图样,生怕一不小心盖错印章。刚刚参加完高考的她,在视频网站上刷到了运城文旅组织的盖章活动,6月13日5时,王欣怡就和姐姐一起来到运城博物馆排队领号,期待属于自己的集章本。在她看来,印章既有文化属性,也有可收藏性,“过去,我们在一件物品上盖章,可能代表‘它属于我’的意思。现在,盖章更多意味着‘我来过这里’‘我参与过这项活动’,很开心能参与到家乡的文化活动中。”
“之前在其他城市旅游时就见过这样的集章本,在小红书看到我们运城文旅也出了这样的活动,今天一大早就赶了过来。我们已经购买了两年的运城旅游年卡,基本上把运城的景点都逛遍了,这次为了盖章,要去重走一遍。”一大早驱车从闻喜赶到运城博物馆的王女士说。
今天,“盖章式旅游”为年轻游客的旅行带来了更多乐趣,促进他们对景点多样性的探索意愿,有助于发现更多“隐藏”景点和极具地方特色的独特体验。同时,这种旅游方式具有更强的互动性和仪式感,游客需要到访各色景区或特色地点,这种亲身参与的过程使得旅行变得更有纪念性。作为一种具有现场感的纪念方式,集章正成为年轻人旅行中极具仪式感的重要一项,大家以特别的方式感受时代脉搏,留存旅行记忆。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