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4-06-05
记者 杨红义 杨 琳
走进河东池盐文化博览园,透过文物、雕塑触摸运城的“文化掌纹”,聆听千年盐湖的历史回响;
漫步于河东成语典故园,扫描二维码,黄帝铸鼎、嫘祖养蚕、司马光砸缸等千古流传的故事御南风而来;
万众瞩目的大型沉浸式游园演出《宋韵·南风歌》如梦如幻,绝伦飘逸的舞蹈、炫彩夺目的光影,再唱“宋韵”,又歌“南风”……
平浦横拖一匹练,千古悠悠看运城。数千年来,大河滔滔、汹涌奔腾,在这里孕育了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文化,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因。运城,因盐而兴、因盐建城、因盐得名,盐文化的传承发展,让古老盐湖在新时代焕发“年轻态”。
游人在河东成语典故园游览。记者 闫 鑫 摄
扩容改版,打造盐文化“新基建”
姜嫄生民、伯乐相马、司马光砸缸……一座座惟妙惟肖、充盈着河东文化元素的青铜雕塑“开门迎客”。
今年1月16日,运城文旅新名片——河东成语典故园正式对游客开放。这,是市委、市政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举措,是献给全市人民和广大游客的一份厚重文化大礼。
河东成语典故园位于鸭子池生态综合提升工程项目区域,整体雕塑游览路线约1.98公里,包括60组(座)公共艺术雕塑、两座主入口标识构筑物,以及基座、瞭望台外立面改造、灯光辅助照明、标识标牌、名人名家赋词牌等配套设施,60组雕塑沿鸭子池主广场和景观道路环线带状点位分布安装。另外,每一处雕塑前都有智慧导览服务,游客扫码后进入小程序,即可开启免费语音播报讲解,沉浸式体验河东故事、领略河东文化。
成语典故,是中华文化宝库里独具魅力的国粹,馨韵悠然,夭夭其华。河东成语典故园经过高标准规划设计,通过传统雕塑、立体雕像、影像艺术等形式演绎成语典故的丰富内涵,使成语典故从书本中“走”出来、“活”起来,可视可触可听,更具有生命力。
“千古中条一池雪”,河东人对盐湖有着特别的感情。运城盐湖有4600多年的开采史,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人文盐田景观,具有深厚人文底蕴和重要历史价值,在文旅融合方面有着巨大潜力、独特优势。
盐湖北岸,古称卧云岗,曾经仅有自唐而建、全国唯一祭祀“盐湖之神”的池神庙。近年来,作为盐湖区文旅融合“双十”工程之一,盐湖区投资约3.5亿元,实施了池神庙周边环境提升改造工程,新建池神庙南门,使池神庙旧貌换新颜,重新焕发神采。同时,以池神庙为依托,新建南北广场、河东池盐文化博物馆等占地515亩的河东池盐文化博览园。
今非昔比卧云岗。曾经的山西焦煤运城盐化集团的生活区,如今早已“换了人间”。东临解放南路跨湖段,西边紧靠运城市盐湖生态保护与开发中心,中禁门北广场——这个开放性的便民广场上,“冀方宾贡”牌坊、《河东盐池之图》铜画及游廊、轩亭等景观可谓满目锦绣。
沿着北广场上主干道往南,是“一体两用”的中禁门:远远望去,中禁门高大巍峨,门洞深邃幽长、凉风习习,是守护盐湖的一道重要防线;走近些看,中禁门里“藏着”一个占地面积3000余平方米的河东池盐博物馆。
走进博物馆,一楼大厅里,专为河东盐湖而造的“盬”字巨幅艺术造型惊艳绝伦,拉开了运城盐文化的历史序幕;“瑞盐天成”“国之大宝”“盐务专城”等展厅里,别具匠心的结构设计,承载历史的展陈文物,栩栩如生的多媒体画面,全面展示了盐湖的前世今生、历史演变;“盐化时代”“世纪之约”展厅,盐湖由盐转硝、“退盐还湖”“还湖于民”的华丽蝶变令人感慨万千。
池神庙变身“池盐文化博览园”,其嬗变可谓破茧成蝶。自2021年11月3日开始试运营的河东池盐博物馆,与大气磅礴的池神庙南北广场交互辉映,众星捧月般簇拥着千古沧桑的池神庙,一个气吞山河的河东池盐文化博览园横空出世,与长期以来“单腿”支撑盐文化大厦的池神庙形成巨大反差。
与“盐文化”蔚为大观的河东池盐博物馆相比,站在中禁门南广场看到的盐湖风光更为壮观。放眼眺望,河东池盐文化博览园与淼淼盐湖、巍巍中条融为一体,仿佛形成古与今、山与湖、人与自然的历史对话,共同构成了地方独特而又宝贵的文化景观和旅游资源。
从占地100多亩的“池神庙”,到占地500多亩的“博览园”,卧云岗腾笼换鸟加速华彩蝶变。如今的河东池盐博物馆,与大气磅礴的池神庙南北广场交互辉映,众星拱月般簇拥着千古沧桑的池神庙,一个气吞山河的盐文化博览园横空出世,也成为河东盐文化新高地、运城文旅的新地标。
以旅彰文,让盐文化“潮”起来
今年“五一”期间,“盐湖拍照最出片的地方”——运城解放南路跨湖段006号路灯着实火了一把。游客的手机屏幕上,通向天际的解放南路跨湖段将斑斓的盐湖、苍翠的条山、整洁的城市串联起来,山水相依、人城相融,令人拍案叫绝。
以打造河东池盐文化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为目标,集绿色、人文、康养于一体的运城盐湖,正吸引着越来越多各地游客惊羡的目光。
每当夜幕降临,位于盐湖北岸的河东池盐文化博览园内,精彩上演的大型实景演出《宋韵·南风歌》,带领游客零距离体味盐湖的“前世今生”。宋韵悠悠、南风曛曛,盬盐为脉、文化为引,有料又有趣,一经推出,迅速“出圈”。
由运城关公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国内一流团队打造的《宋韵·南风歌》,采用飞翔设备系统、多媒体空间模拟系统等创新演出技术,以宋代文化为蓝本,包括迎宾盛典、盐运时辰、千里江山、盬盐春秋、南风歌等10个篇章,让观众在一步一景间感受河东先贤的家国情怀和北宋时期盐运之盛,从而开启了一场池盐文化的探源之旅。
河东盐商与妻子在盐湖边依依惜别,浪漫的爱情故事与宋代盐商的诚信精神相得益彰;随乐起舞,“即兴创作”的大宋水墨山水大成之作《千里江山图》令人叹为观止;“王安石”与“司马光”激烈论辩,延续一千年前的政治争论……以直上云天的长梯为背景,宋代独有的宫廷舞蹈、市井生活,让穿越千年的“宋韵”风雅无比惊艳、直抵人心。
截至目前,《宋韵·南风歌》已演出60余场,观众近3万人次,借势火爆“出圈”的河东池盐文化博览园,成为运城、临汾乃至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一个旅游热点。
疏源浚流,与古为新。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真正保护,不是将其束之高阁“供”起来,而是让它们“潮”起来,通过挖掘内涵,再配上时尚创新的文艺表达,展现其独特魅力,让优秀传统文化能够“遂时而新”、一路生花。
“盐池人杰地灵、钟灵毓秀,此乃祥瑞之地,朕心甚慰,今与诸位百姓在这盐池神庙进香祈福……”4月18日至5月5日,河东池盐文化博览园推出《康熙巡游》演艺活动,以盛大场景再现康熙巡游盐池的场景,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观看。
“去年策划的‘宋韵·南风歌’火出圈,而‘康熙巡游’不同于‘宋韵·南风歌’单纯沉浸式游园的形式,更侧重于挖掘盐湖在历史长河中潜在的、有价值、可传播的文化根脉。为还原康熙驾临河东、阅视盐池这一盛景,我们团队精心编排巡游仪式,并增加了一些与游客互动的环节。”河东池盐文化博览园艺术团演艺总监张林介绍说。
“驾进中禁门,御薰风楼,阅视盐池。”据悉,大型情景式演出《康熙巡游》,还原了康熙皇帝驾临河东、视察河东盐池的盛景。景区精心编排巡游仪式,让广大游客在集互动、游乐为一体的沉浸式演出中,感受河东大地的悠久历史与厚重文脉。
恢复“绿脉”,挖掘“文脉”,汇集“人脉”。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运城获评全国最受游客欢迎的小众旅游目的地第二名,而盐湖成为每一位来运游客必去的旅游景点。以运城盐湖为蓝本,一场以生态为基、文化为魂、旅游为体的华彩乐章正在浩渺烟波中奋力奏响。
“满格”起跑,抢滩盐湖保护利用新高地
“百万年前的一个超级湖泊,演变成一锅具有五千年历史的‘老汤’……”2023年8月15日,首个全国生态日特别节目《会变颜色的湖泊》在CCTV-10播出。
节目从微生物角度分析了运城盐湖变色的原因,揭示了古老盐湖里隐藏的远古微生物,它们是盐湖色彩斑斓的原因,也是盐湖转型升级的科学依据。新时代盐湖的发展,将从这些特殊微生物入手,推动盐湖从生产到生态的转变。节目里,运城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李新教授接受专访,给全国乃至全世界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2023年6月16日,山西省运城盐湖保护利用研究院在运城学院挂牌。研究院由运城学院和山西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联合组建,组织机构设于运城学院。该院以推进盐湖生态可持续发展和讲好盐湖文化故事为核心,整合生命科学、化学、历史及文化旅游等相关学科,协同推进盐湖生态和文化高质量发展。这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运城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也是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五湖”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有力举措,标志着运城盐湖的研究和发展走上了快车道、进入了新阶段:
2023年11月7日,“聚河东 话未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运城思客会第一场分论坛——运城盐湖保护利用研讨会召开。与会学者、专家见仁见智,为运城盐湖高质量发展、重塑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及新路径;
2023年11月25日,运城学院副教授杨强参加了“盐文化的新时代价值与使命学术研讨会”,并向会务组提交研究论文《新中国运城盐化工业的起步与发展》;
2023年12月18日,运城学院盐湖研究专家王冠孝和闫静参加了由市盐保中心组织的“运城盐湖保护利用研讨会”,从不同专业角度对盐湖文化生态保护与利用提出了设想和建议……
截至目前,盐湖保护利用研究院成立之初“揭榜挂帅”的10大研究项目已立项并进入研究阶段;围绕盐湖研究获批项目31个,其中国家级项目3个、省部级项目25个;参与的《千年盐湖系列丛书》《运城地域文化通览》编撰工作正在进行之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研究院“嗜盐微生物利用”团队从盐湖中分离出嗜盐细菌菌株,并发现新物种15个。
与此同时,由市科技局牵头组织,盐湖保护利用研究院还与市盐保中心、山西省地球物理化学勘查院有限公司、山西道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申报运城市盐湖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厅市共建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在省社科联的支持下,该研究院与市社科联、市盐保中心联合成立了山西省盐湖保护利用学术研究交流基地。
盐湖保护利用研究院院长、运城学院院长岳澎教授表示,盐湖是一个生态资源宝库,也是一个历史文化宝库,更是一个科研资源宝库,要努力把盐湖打造成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典范之湖”。
此外,我市还持续开展“河东盐文化调研万里行”活动,沿着河东盐曾经辐射的区域,前往陕西、河南等地,探寻盐历史遗迹、收集盐历史传说、整理盐历史民俗、归纳盐衍生文化,为盐湖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历史文化支撑。
“调研行打破了河东盐池历史研究的局限性,对传承发扬河东池盐文化、探寻盐文化根脉等具有重要意义。”参与调研行活动的运城学院学报主编、河东盐文化研究所所长咸增强说。
以盐为媒,共襄盛举。盐湖历史文化历久弥新,内涵在不断丰富、外延在不断拓展、境界在不断提升。如今,运城这座盐卤浸泡过的城市,正全力用好历史馈赠给这片土地的宝贵资源,源源不断地为中华文明发展提供前行的能量。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