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4-05-24
见习记者 王月文
站在万荣县后土祠景区的望河台,凭栏眺望,滔滔黄河水在烈日下泛着粼粼金光。因流淌713公里的山西“母亲河”汾河在此处汇入黄河,所以这里是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沿线观赏黄汾交汇的绝佳观景地。
汾河是黄河第二大支流,万荣县是汾河汇入黄河的最后一道关口。近年来,万荣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践行新发展理念,以“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为目标,坚持水岸同治,规划实施了黄河流域(万荣段)汾河治理保护工程,进一步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为“一泓清水入黄河”书写高质量的万荣答卷。
黄河流域(万荣段)汾河治理保护工程于2022年3月开工,规划建设工期36个月,总投资4.32亿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堤防护岸加固、生态防护、沟壑水保治理、生物多样性恢复、防汛抢险联通桥等。
万荣县汾黄交汇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本报记者 闫 鑫 摄
加固——全面提升防洪抢险减灾能力
在全面排查防洪薄弱环节的基础上,工程建设以加固河道堤防为基础,统筹左右岸防洪工程的总体布局,并实施了堤防加固、堤顶硬化及防汛物资库等工程,从而全面提升汾河流域万荣段的防洪减灾能力。
“目前右堤加固、堤顶硬化及绿化两个项目已完成,其余的防汛物资库和3公里孙石—西范左堤护岸两个项目,将于5月底全部完工。”万荣县水利局党组副书记赵卫国说。
据了解,目前工程已加固汾河右堤及硬化堤顶路面22.462公里,堤顶由原来的六七米加宽至11米,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进行硬化,宽度8.5米;道路两侧各设置1.5米绿化带,种植国槐7000余株、地被近7万平方米;新建和改造退水闸4座,建设防汛抢险集散点4处,对堤防管涌段和裂缝段进行了修复。
此外,为实现汾河两岸互联互通,提升汾河万荣段防洪抢险和区域综合发展能力,还实施了防汛抢险联通桥工程,新建全长547.5米、宽12米的刘村防汛抢险联通桥1座。
“汾河万荣段因地理位置处于最下游,承受着来自上游的洪水冲击压力,并且在出口处还受到黄河水位顶托和倒灌的影响,在汾河的防洪体系中显得尤为脆弱。特别是在夏季,随着雨量的增加,防洪压力骤增,顶托倒灌和河水漫滩导致堤防极易出现变形、裂缝、管涌和塌陷等严重险情。”赵卫国说,“通过我们对河堤的加固、抢险道路的改造和联通桥梁的建设,有效消除了防洪隐患,极大提升了防汛应急抢险基础设施条件。”
修复——有效提升生态环境承载力
为修复高崖坍塌坡面,构建绿色生态屏障,有效提升生态环境承载力,在汾河万荣段左右两岸实施了生态防护工程,生态绿化面积210余万平方米。在沿黄公路两侧建设生态绿化带14.7公里、绿化节点10个,绿化总面积46万平方米。同时,对汾河左岸90余万平方米坡面进行了生态治理,栽植乔灌木5万余株,打孔种植紫穗槐400余万株,修建砌石挡土墙6800米,并配套建设了绿化灌溉系统和电力设施。此外,还绿化右堤堤坡34万平方米,栽植生态防护林40余万平方米。
站在高处俯瞰,汾河万荣段的新貌令人眼前一亮。曾经裸露土地的河岸如今绿意盎然,生态防护林如一条绿色的丝带,紧紧守护着这条古老的河流。
“以前站在汾河岸边看,河水黑黑的,沿河坡面光秃秃的。经过几年治理,现在水清了,岸绿了,湿地连片了,珍稀鸟类也回来了。”万荣县荣河镇邱家村村民蔡瑛说。
治理——有效解决沿线沟壑水土流失
我市位于黄土高原的东部边缘,降水在年度和年内分布极不均匀,特别是在汛期,降水量明显增多且集中,水土流失一度较为严重。为改善这一状况,我市已将水土流失治理列为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的重点工作。
在市一级的有力支持下,万荣县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实施了沟壑水保治理工程。“通过实施沟壑水保治理,我们对沿线10余条沟道进行了水保综合治理,修建了谷坊和跌水井等150座、排洪渠和输水管道等15公里、过路顶管和箱涵490米。”赵卫国告诉记者,“沟壑水保治理的实施,能有效解决沿线沟壑水土流失问题,同时能够保护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沿线绿化和护岸工程安全。”
如今,漫步在汾河万荣段沿岸,清风徐来,鸟语花香,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画卷之中。在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上,骑行者三五成群,感受自然的无限魅力;群众在河边散步、畅聊,享受着治理带来的美好成果。
据悉,黄河流域(万荣段)汾河治理保护工程分为5大工程19个分项工程分期实施,目前已开工18项,其中16项已完成,完成工程总体进度的95%以上。
“这一工程的实施不仅提高了汾河万荣段的抗洪能力,还改善了流域水环境,实现‘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目标。同时,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也得到了有效改善,群众生命安全得到了更好的保障。”赵卫国告诉记者,“下一步,我们将倒排工期,压实责任,全力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如期完成全部工程建设任务。”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