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让“春天的事业”更美丽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4-05-17

见习记者 王月文 文/图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或许身体有缺陷,但他们的心灵却像春天般充满生机与希望;他们或许经历生命的曲折,但他们的脚步却从未停歇,始终追逐着梦想的方向。他们,就是我们的残疾人朋友。

▲康复儿童在市残疾人康复中心个别训练室接受康复训练。

残疾人事业被喻为是“春天的事业”。近年,我市紧紧围绕“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的目标,坚持以残疾人需求为导向,聚焦残疾人“急难愁盼”问题,着力提高残疾人事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开创新时代我市“春天的事业”发展新局面。

今年5月19日是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近日,记者走进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和市残疾人运动员体育训练基地,聆听这些康复儿童和残疾健儿们的故事,以点带面,了解我市扶残助残工作的成效。

康复之力 助推残疾儿童向阳而生

芮城县的张轩(化名),一名年仅2岁10个月的幼儿,自出生42天后便被诊断出存在听力障碍。在得知国家对听力障碍儿童设有专门的康复项目后,张轩的家长刘女士在县残联的引导下,带着孩子前往市残疾人康复中心申请免费助听器进行适配,并申请0-3岁早期干预项目进行康复训练。

刘女士回忆道:“从填写资料到申请到0-3岁早期干预项目,整个过程仅用了7天时间。”随后,市残疾人康复中心的康复老师根据张轩的实际情况,为他制定了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2023年,张轩在集体训练室中逐渐开始适应康复环境,慢慢地融入集体生活中。同时,根据他的各项评估情况,康复老师制定了适合他的个别化训练方案,让张轩按照听觉语言训练流程积极进行康复训练。

如今,张轩的听觉能力已有明显改善,基本接近同龄正常儿童水平。“今年9月份,我打算送他去幼儿园,让他和更多的小朋友一起玩耍、学习。”刘女士还告诉记者,“这个项目是免费的,大大减轻了我们家里的经济负担。”

据悉,0-3岁早期干预项目是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救助工程中的一种。去年,市残联积极响应省、市民生实事要求,将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救助范围由0岁到6岁扩大至0岁到15岁。

为了落实好这项民生实事,市残联组织举办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服务管理培训和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技术人员规范化培训,确保了康复工作的规范、科学、高效。同时,市残联会同相关部门确定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市中心医院等42所定点机构,为广大残疾儿童提供助听器验配、听障儿童听觉言语康复、智力障碍和孤独症儿童康复评估及训练等方面的服务,满足残疾儿童的康复需求。此外,市残联还出台了《运城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细则》,为接受康复救助的残疾儿童家庭给予200元/月的生活、交通和房租等费用补贴,实现13个县(市、区)补贴全覆盖。

根据“山西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管理系统”统计,2023年,我市0~6岁儿童残疾筛查诊断任务299例,服务完成594例,完成率198.66%;0~15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任务1165例,服务完成2203例,完成率189.1%,全面超额完成本年度任务,任务完成数量和任务完成率均位列全省第一。

今年,我市将继续实施“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救助工程”,为1121名残疾儿童提供抢救性康复救助。市残联将紧抓“筛查一个儿童,提醒一个家庭;康复一个残童,拯救一个家庭;康健一批儿童,托起明天希望”的工作思路,抓“筛查”,抓“预防”,抓“精准”,不断完善残疾儿童保障制度和儿童残疾早预防、早筛查、早康复的长效工作机制。

助学之光 点亮残疾人求学梦想

3月7日,我市举办了“就业帮扶,真情相助”2024年运城市残疾人就业援助月专场招聘会。记者在招聘会现场见到了闻喜县大学生残疾人小戴。

小戴是一名“00后”小伙,今年6月份即将大学毕业。“我现在能够顺利完成学业,离不开残联为我提供的助学金。”小戴还告诉记者,他要会继续努力,通过奋斗过上更好的生活,回报党、政府及社会的关爱。

小戴口中的助学金就来源于“扶残助学(大学生)圆梦工程”项目。该项目是2023年山西省政府12件民生实事之一,也是山西省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服务关爱体系的一项具体措施。

去年2月,我市正式启动了2023年“扶残助学(大学生)圆梦工程”,依据研究生每人每年6000元、本科生每人每年5000元、专科生每人每年4000元的标准,对符合条件的在校残疾人大学生和困难残疾人家庭子女大学生给予全程资助,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

据统计,去年,我市共为674名残疾人大学生和困难残疾人家庭子女大学生提供了资助。其中,为全市505名符合条件的受助对象共发放助学金240余万元,在全省率先完成该项任务。同时,在完成我省民生实事任务的基础上,市县两级自筹资金扩大资助范围,为全市169名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大学生(研究生)和困难残疾人家庭子女大学生(研究生)发放助学金80余万元,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如今,随着2024年“扶残助学(大学生)圆梦工程”的深入推进,我市继续为符合条件残疾人大学生和困难残疾人家庭子女大学生发放助学金。

市残联负责人表示:“目前,第一批助学资金的发放工作已完成,第二批助学拟资助对象正面向社会进行公示。我们希望通过这一工程,让更多的残疾人大学生和困难残疾人家庭子女大学生能够圆大学梦,书写属于他们自己的无悔人生。”

体育之魅 迸发残疾健儿生命之光

初夏的阳光照耀着城市,热情如火。在市残疾人运动员体育训练基地里,备战2024年山西省残疾人飞镖比赛的队员们正挥汗如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训练。从晨光初现到夕阳西下,他们的身影在训练场上不断穿梭,每一次瞄准、每一次射靶都凝聚着他们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和对胜利的渴望。

其中,来自新绛县的“90后”运动员卢月辉,虽患有肢体残疾,却以顽强拼搏的精神在铅球、飞镖、拔河、击剑等多个项目中屡创佳绩。自2018年接触体育运动以来,他凭借顽强的拼搏精神,在省级乃至全国比赛中斩获多项荣誉,荣获山西省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F43/44/64级铅球、铁饼、标枪3个项目的冠军,取得第十一届全国残运会轮椅击剑男子花剑团体、重剑团体第三名。

“我非常感激国家的优惠政策,以及残联为我搭建的宝贵平台。参与体育运动不仅增强了我的体能,更让我在挑战中逐渐找到了自信,更加坚信自己的能力。”卢月辉说。

同样令人瞩目的还有秦红霞,一位肢体残疾的自由职业者。十几年前,她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参加了市残联的体育比赛,从此便与体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多年来,她积极参与毽球、飞镖等各类体育比赛,成绩斐然。在2023年山西省残疾人毽球比赛中,秦红霞荣获女子定点“投”毽计数赛肢体组第一名;同年,她还获得了山西省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飞镖比赛肢体组第一名。

秦红霞分享道:“体育运动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领略了更广阔的世界,更让我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更重要的是,体育让我深刻体验到了生活中的美好与快乐。”

据了解,过去的一年里,我市残疾人运动员在各级比赛中屡创佳绩,为国家、省、市赢得了荣誉。在全国残疾人旱地冰壶比赛中,我市残疾人旱地冰壶队代表山西省残联参加了智力组的比赛并勇夺冠军;在APCC(太原站)室外射箭冠军联赛中,我市代表队取得复合弓混双团体第三名、复合弓男子团体第四名、复合弓女子个人排位赛第六名、复合弓女子个人淘汰赛第五名的优异成绩;在山西省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我市代表团共获得金牌51枚、银牌25.5枚、铜牌19.5枚,奖牌总数达到96枚,取得了金牌榜第二名、奖牌榜和团体总分第三名的好成绩。

为了进一步推动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发展,我市还成功承办了多项省市级比赛,如山西省第12届残疾人运动会射箭比赛、山西省第13届残疾人健身周活动暨残疾人拔河比赛、2023年运城市残疾人游泳锦标赛、2023年运城市残疾人篮球锦标赛等,为残疾人运动员提供了更多的比赛机会和交流平台。

“接下来,市残联将继续组织重点及后备残疾人运动员开展年度训练,并积极参加国家、省、市等各级残疾人单项体育比赛。”市残联负责人表示,市残联将继续发展残疾人竞技体育,组织残疾人参加各级各类全民健身活动,推动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从咿呀学语的幼童到孜孜不倦的学生,再到在赛场上奋力拼搏的运动健儿,每一位残疾人都凭借着坚定的意志和无穷的潜力,勇敢地追寻着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在新时代的春风里,我市残疾人事业正稳健地迈向新的高度,实现着高质量发展。广大残疾人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也在不断增强,“春天的事业”正在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