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我为群众办实事】“救”在身边——我市公共场所AED观察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4-05-13

记者 刘凯华

“以前看到电影里大城市的公共场所都有AED,没想到现在运城市也有了,真是太好了。这让我们这些老年人在公共场所时更有安全感了。”近日,常在市区禹都公园锻炼的段大爷笑着说。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是一种便携式医疗设备,能在心脏骤停事件中提供关键救助。AED(在紧急情况下能为心脏骤停患者争取到“黄金时间”)可以在专业医疗人员到达之前提供必要的救治,显著提高生存率。2023年,运城市公共场所安放103台AED。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公共安全水平,也为市民的生命安全提供了更加坚实的保障。

自2020年以来,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配置AED,被列为省、市民生实事项目之一。近日,记者走访了市区禹都公园、万达广场等地,看到这些场所都配备了AED。据了解,我市AED主要分布在13个县(市、区)的学校、社区、交通枢纽、旅游景区等人员密集场所。

近年来,市红十字会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累计投放158台AED,并培训了超过1.7万名操作人员。2023年,根据省红十字会的统一安排,我市完成了市级92个配置点和省定11个配置点的选址工作,确保了103个配置点按时报省红十字会审核通过,并完成培训任务,培训时长16学时、持证救护员5446人。

随着这些AED的安装和培训工作的完成,我市在紧急医疗救护方面的准备将更加充分,为市民提供更加全面的保护。此外,相关部门还将加大对公众的培训力度,增强市民的急救意识和技能,通过与红十字会等机构的合作,开展更多急救培训课程,让更多人掌握AED的使用方法,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