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河东映像>

年味细品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4-02-22

■淮战科

年味,是飘着各种各样的香味而至的。

这香味,或浓郁,或清淡,宛若天生丽质的美女,浓妆淡抹总相宜。

运城年味的香,首推麻花香。因为,过年吃麻花,是晋南人家传承下来的标配,是走亲戚待客人的上品。我犹记得,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过腊八几乎家家就开始煮麻花,油香挤满一院子,院子里盛不下,就飘过院墙,飘过屋脊,飘得临近的大街小巷满都是。但煮麻花太费人手,还费时费力,现今人们手头宽绰了,嫌麻烦,图省事,就不再在家里支坛场煮麻花了。所幸过年吃麻花的习俗还没丢,而且到麻花铺里买些回来是极方便的事。

接下来,要数大年初一早上的饺子香了。那时候,家里还局促,割肉少,记忆中的饺子馅是胡萝卜鸡蛋馅的,散发着胡萝卜的味道和炒鸡蛋的香气。随着生活水平节节高,猪肉莲菜馅、羊肉胡萝卜馅轮番上演,饺子便主打起了肉香。有几年除夕包饺子,母亲还取来干净的硬币,用滚水烫过,包在几个饺子里,大年初一早上混在一锅煮,谁能吃到,寓意着谁在新的一年能交到好运。我们既希望自己吃到,更希望父亲吃到。因为,父亲是一家之主,父亲吃到,代表全家新年兴旺。

记忆里,年味还是飘溢着缕缕麦香的白面馄饨馍的清香味。因为那时候,只有过年,才能吃上白面馍。而白面馍的麦香味,在刚蒸出锅的时候闻起来最香、最谗人。

那时候肉香虽难得,但俗话讲,穷一年不穷一节,虽然割肉不多,但总归还是要割的。把瘦肉切成手指长的条状,裹上鸡蛋汁、淀粉,炸成酥肉;在肥肉膘面涂上蜂蜜,在油锅里炸至金黄发红,装碗时,切成片状或块状,肉皮朝向蒸碗底整齐装进去,肉上面放油炸豆腐丝、豆腐块、海带丝、粉条、胡萝卜块等配菜,分层装好,蒸馍的时候一块放在锅里蒸。出锅后,放置在家里最凉的房间,等过年时,自家吃兼待亲戚。吃的时候,放锅里笼热,出锅后,翻在另一个碗里,刚好金黄发红的肉面朝上,配菜遮在肉下,谓之“翻碗”“扣碗”。

记忆里飘香的年味,当然不止这些。糖块的甜、炒花生的香,而糖块和炒花生嚼在一起的香甜更叫我铭记至今。小时候,某次无意间,把糖块和炒熟的花生含在嘴里一起嚼,忽然发现,其味甚美,甜中带香,香中蕴甜,又甜又香,又香又甜。从小时候那次无意间的发现起,我就养成把糖块和炒花生放在嘴里一起嚼的习惯了。

还有令人嘴馋的点心香。我们小时候能吃上普通的点心就很不错了,至于福同惠的点心,幼时虽有耳闻,却不曾品尝过。而粘满白芝麻、掰开能拉丝的闻喜煮饼则饱过口福。长大看到资料说,闻喜煮饼是康熙赐名,连鲁迅先生也在他的小说《孤独者》中写到“我提着两包闻喜产的煮饼去看友人……”足见闻喜煮饼之闻名。还有蜂蜜味的用面包裹着蜂蜜糖水的泓芝驿糖豆角,我到现在也没弄明白,蜂蜜糖水是怎么裹进面里去的。

当然,年味的香,还有烟花爆竹燃放出来的火药香、硫磺香,三杯两盏淡酒的酒香……

年味不只飘香,还带着亮丽斑斓的色彩。

母亲耄耋之年的时候,每逢过年,都要用五颜六色的彩纸剪出彩吊,让我们贴在门脑上。而母亲年轻时,过年剪的是窗花,“红双喜”字、“福”字、“喜鹊踏枝”、“梅花报春”、“连年有(鱼)余”。新一年的生肖剪纸,母亲让我们贴在每间房的窗户纸上,贴在窗玻璃上,把朴素的农家院落装点得年味十足。

那时候,还有贴年画的传统。这传统有多久远,小时候并不知道。后来知道有杨柳青,有桃花坞,有朱仙镇。朱仙镇的木版年画最早,可追溯至唐,始于唐,盛于宋。本地的绛州木版年画,也发源于北宋年间。不过,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贴的年画,并非传统的木版年画,而是有时代气息的机印画,有单幅的,有成套的,有类似连环画带故事情节的。年跟赶集办年货的时候,挑几幅卷成一轴,回来方方正正贴在堂屋、卧室墙壁上,既把墙面装饰一新,又让单调的居室瞬间有了光彩,有了时尚感,有了文化气息。

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又时兴起挂历,内容多是风景名胜、影视明星、伟人诗词等。买回家,有挂起来的,也有一张张分开贴在墙壁上的,跟贴年画一样。而大门上则恢复了贴门神的传统,两扇门一边贴一个,左秦琼,右敬德。城里人住楼房,屋门是单扇的防盗门,大多是贴个“福”字。

火树银花不夜天。年味最绚丽的颜色是花灯。街头巷尾张灯结彩,行道树上挂起星星一样的迷你彩灯,缠绕着五色彩条,路灯杆上挂起崭新的红灯笼。公园里布置了灯展,既有嫦娥奔月、飞天、西天取经等古代神话传说、戏剧、名著里的人物造型,也有长征火箭、神舟飞船、天宫一号等展示伟大祖国日新月异、繁荣昌盛的航天科技元素。

年味最壮美的颜色是焰火。当一束束烟花弹在空中炸开,那绽放的烟花,五彩缤纷,有的像红菊吐蕊,有的若金星闪烁,有的似孔雀开屏,把夜空装点得万紫千红、绚丽多彩,成为年味最辉煌最耀眼的时刻。而在烟花弹未兴起时,我记得乡下春节要耍“火竿”,就是在村外的空场地上,栽起一根根木椽(火竿),每根木椽通过捆扎竹条,糊上花花绿绿的彩纸,被打造成人物、动物、植物、景物、器物等各种造型,譬如天女散花、八仙过海、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里面连接着走火,既叫“火竿”,也简称为“火”。人们一听说哪村有“火”,就互相吆喝一声“走,走某村看火走”,于是乎,赶天黑前,十里八村的男女老少,有骑自行车的,有步行的,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前去看“火”。令人惋惜的是,“火竿”这些年竟在我们这里绝迹了,也不知道村里还有没有人会这门技艺。

现在,随着激光、无人机的出现,年味更加五光十色。烟火秀、灯光秀、激光秀、无人机秀,你方秀罢他登台,把年的夜空装扮得熠熠生辉、璀璨夺目,令人叫绝。甲辰龙年之际,看到朋友圈里转发的无人机群在夜空秀出巨龙腾空飞舞的造型,身为龙的传人,不禁神情振奋、心潮澎湃。

年味的色彩不只是静止的,且是灵动的、舞动的、流动的,流光溢彩,穿街过巷。它随着金狮起舞,随着长龙旋转,随着花车、随着身着节日盛装的巡游队伍前行,把喜庆的年味洒向人间,传递给每个人。

在九朝古都洛阳,街巷里汉服体验店一家挨一家,店里面挑选汉服的、穿上汉服盘头化妆的一个接一个,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穿着华丽汉服的“秀女”、腰佩宝剑的“古装侠客”,让人好像穿越回千百年前的汉唐过年。国风古韵之色的年味重现神州。

当然,年味最夺目的颜色,自然要数它的主色调,咱中国人世世代代祖祖辈辈最钟情乐见的喜庆吉祥色——红色。你看,千门万户贴的春联底色是红的,街头巷尾挂起的灯笼是红的,家里挂的中国结是红的,年货包装的色调也主打红色,将年味烘托得红红火火、热情奔放,将喜庆的气氛渲染得浓墨重彩。而这热烈的红色,也寄托着人们对新的一年美好生活更加红火的厚重期冀。中国红已经成为中国年的标志和象征;中国红更展现着中国文化、中国精神、中国气派!

年味,不只飘香,不止身着亮丽斑斓的色彩,年味还是嘹亮着不同凡响的欢快的声音。

你听,“啪啪啪啪”那是鞭炮激烈的声响,“咚——啪!”那是二踢脚双响炮高亢的声调,“咚——啪——啪”那是三响炮明快的音符,“叽——”那是起火发出的欢叫,“咚——啪啪啪”那是烟花弹冲天的嘶鸣……

过了腊八不久,就时不时会听到“啪啪啪啪”的稀疏鞭炮声,那是小孩子们在零星地放鞭炮。而这不时响起的稀疏鞭炮声,也提醒着忙碌了一年的大人们,新年就要到来了,该大扫除了,该置办年货了。

集市上,商场里,开始人头攒动,叫卖声、问询声、讨价还价声交织在一起。街边的喇叭里滚动播放着《春节序曲》《恭喜发财》《回家过年》等欢快应景的过年歌曲。

厨房里也奏响了年味交响曲,案板上响起“啪啪啪”擀杖敲击案板的节奏、“哒哒哒”剁饺子馅的声音,油锅里响起“滋啦哗哗哗”炸麻花炸豆腐炸丸子炸带鱼的快乐,这些声音错落有致,接踵而来,仿佛年味在舞动,但这还只是春节的前奏。

除夕夜,伴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春节的大幕拉开了,鞭炮烟花齐鸣,声、光、色紧紧拥抱缠绕在一起,浓烈密集的强音响彻云霄,好像所有的乐器一起狂飙突进,奏响到高音部,将年味的交响乐表演一下子推向高潮,推向极致。这无所顾忌、高亢奔放的协奏,在大年初一早上、初五早上、十五早上,还要上演三拨。

年味的声音,还传递在人们从除夕就开始的拜年祝福声里。过去,通信不方便,人们拜年主要是见面拜年,互道祝福。一家人先给祖先献祭上香、磕头跪拜,接着儿女媳妇跪拜父母,孙子孙女跪拜爷爷奶奶,长辈给小辈发红包、送压岁钱。邻里间串门拜年,亲戚们走动拜年,拉家常,话愿景。家庭通电话后,远方的亲人电话拜年;有了手机,打手机拜年,发短信拜年;手机有了微信后,微信拜年,视频拜年。拜年方式的多元化,也彰显着时代发展、历史变迁。

春节从华夏历史深层一路走来,成为全民最放纵的狂欢。人们尽情放松,尽情展现,载歌载舞,把喜庆欢乐的气氛可劲延伸可劲放大。记得小时候,村里闹家戏,腊月里就开始排练,除夕就搭好了台子,大年初一上午就开始上演,一直演到正月十五。舞台两边台角各摆着一条长桌,桌上的食盒里码放着各家各户犒劳剧团演员们的麻花。家戏大多排演的是眉户戏,唱腔婉转,剧目有《一颗红心》《梁秋燕》《沙家浜》等现代戏。祖父解放前曾在西安熬相公,有一把三弦,还有两顶礼帽,一顶白色,一顶褐色。每年大年初一家戏上演前,剧团团长就率领一帮人,声势浩大地把爷爷的三弦、礼帽请到剧团去。三弦自然是充当乐队乐器,增添音色,而礼帽则成为演员的服装道具,演汉奸、演地下党员时用。后来,三弦被弹断一根弦,就再没被请过了。而我们兄弟姐妹没有好乐器的,这件祖父当年的宝贝最后不知所踪。现在大年初一上午,村里跟着时尚走,在舞台上办歌舞演出。一些“文艺细胞”人才多的村,则在县乡文化馆站的支持帮助下,像模像样地办起带着地域特色乡土味道的“村晚”。

正月十五闹元宵,一个“闹”字画龙点睛,把年味热闹的本质描摹刻画得甚为生动。

闹元宵,又称“闹故事”,并非要选在十五这一天,而是十二到十五择一天。那时候,村里闹,乡里闹,县城闹,处处热闹,层层热闹。街道两旁人山人海,挤满看热闹的人们,闹故事的队伍有时候拉开有几里长,每到一个十字路口或宽阔的场地,就停下来热闹一番,再聚在观礼台下尽情表演。

“咚咚锵、咚咚锵、咚锵咚锵咚咚锵……”喧天的关公锣鼓如虎啸山冈,又如百万雄兵厮杀,大有排山倒海之势。鼓手们身着古代将士服,显得威风凛凛,鼓点打得铿锵有力,拍钹的时而跳起来拍,时而俯下身拍,时而将钹高高抛起,又稳稳接住拍,敲锣的时而紧敲一阵,时而放缓节奏按住锣面慢敲,时而分立队伍两侧,时而从队伍中间冲锋而过,整场锣鼓好似在演绎两军对阵,敲得人热血沸腾、激情迸发。

打花鼓的,踩高跷的,跑旱船的,跳扇子舞的,扭秧歌的,舞狮的,耍龙的……精彩纷呈的表演一个接一个。最让人提心吊胆的是抬阁,化着戏曲人物装容的男童女童,或站在高举的花伞边缘,或立在花枪尖上,有的一根花枪上站好几个孩子。扮演三娘教子的女童被高高托举在织布机前,让人看着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但女童悠然地做着穿梭织布的动作,不能不叫人为民间高妙的民俗表演技艺折服。

而闹元宵,也成为每年年味的绝响。正月十五一过,年味散场,人们又开始东奔西跑,为生活奔忙。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年味。

但过年,是中国人的集体盛大联欢。地不分南北,普天同庆;人不分老幼,男女同乐。

品味年味,年味不仅在麻花香饺子香里,不仅在点心里汤圆里,不仅在窗花里花灯里,不仅在激光秀里烟花秀里,不仅在拜年声里祝福声里,不仅在爆竹声里锣鼓声里,不仅在载歌载舞里,更重要的是在人们的心灵里。

年味,不仅缠绕在幸福的舌尖上,还钻在惬意的鼻孔里,络绎在陶醉的眼睛里,跳荡在喜悦的耳朵里,是一场嗅觉、视觉、听觉、触觉交织在一起的香喷喷、色艳艳、声朗朗的可口大餐、视听盛宴,有声有色,活色生香。这香、这色、这声音,共同构成了立体可感的年味、年的气场。

然而,无论是飘溢缭绕的香气也好,还是吉祥喜庆的五颜六色也好,还是宛若大型交响乐的美妙的声音也好,这一切都只是年味外在的表现形式,年味最动人心的内在韵味是亲情的慰藉、交流与融汇。最是团圆年味浓,最美年味是团圆!团圆,既是家道的传承,也是孝道的尊崇,更是国风的脉动,是历经千年不更改的约定!

祖先对过年仪式的设计,不仅有祭祖,有儿女对父母、孙辈对祖辈行跪拜之礼,还有老人给儿孙发压岁钱;不仅有家族之间、街坊邻居、同事朋友互拜新年,还有过年待女婿、待亲戚、走亲戚……所有这些设计,浸润着浓浓的亲情味、满满的人情味,使年成为增进亲情的纽带,和睦团结的纽带、凝聚人心的纽带。

亲人团聚,阖家团圆,其乐融融,年味就不会淡;白首倚门望子还,子不还,春巢涌爱思归燕,燕不归,满心是失望是思念是忧伤,哪有心思过好年?年味再浓难入眼,终是淡。

所以,有钱没钱,过年回家,回家过年。只要不是守边戍防,只要不是执勤值班,只要不是工作需要,哪怕山高水长路途再远,请回家过年。

过年前,看到一则视频里在外游子开着被网友戏称为“车坚强”的被撞汽车,车主油门不松赶往老家过年的镜头,心里不由涌起阵阵感动的波澜。

过年回家,回家过年!这是家的呼唤、亲情的呼唤,是爱人对爱人的呼唤,是父母对在外子女的呼唤,是留守儿童对在外父母的呼唤。春节,阖家团圆的节日,请不要让年迈的父母倚门长望,不要让爱人独守空房,不要让幼小的孩子眼泪汪汪。假如真的不能回家过年,也请给父母打个电话拜个年,给爱人报个平安问声好,和孩子视频一下给他个日思夜盼的亲吻和笑脸。

品味年味,我们应该深怀感恩之心。

感恩我们的祖先!感恩祖先创立了这么一个隆重热烈、喜庆奔放的节日,这么一个万家团圆、温馨长情的节日,这么一个家国一体、举国同庆的节日,这么一个有家国味、亲情味、凝聚力的美好节日!新年纳馀庆,嘉节号长春。爆竹焰火腾空起,九州无处不飞花!

温润绵厚如陈年佳酿的年味,几千年来始终氤氲在中国人的心头,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基因代代薪火相传,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凝聚力。没有一个节日能有春节这样强大的心灵召唤的内在感召力。春节,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和象征。

哪里有中国人,哪里就有红红火火、热热闹闹、喜庆祥和的年味。在日内瓦、在莫斯科、在巴黎、在伦敦、在纽约、在温哥华、在开普敦、在堪培拉……越来越多的黄头发、蓝眼睛、白皮肤、黑皮肤被中国年深深感染,加入舞龙、舞狮的行列中来,加入春节巡游的队伍中来。浓浓的中国年味漂洋过海,将祥和可亲的中国文化传播到五大洲。2023年12月22日,第78届联合国代表大会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目前,全球有不少国家已把春节列为法定假日。

感恩祖国的强大!回望中华民族的屈辱历史,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神州大地被野兽铁蹄践踏,被一群强盗瓜分,金瓯残缺,饿殍遍野,我们的祖先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下,凄惨度日,朝不保夕,命悬一线,年的味道里只有无尽的苦涩,哪有欢乐可言?感恩为了中华崛起、为了子孙后代幸福抛头颅洒热血不惜牺牲的革命先烈,感恩为了新中国强大殚精竭虑、鞠躬尽瘁的先辈,感恩冲破牢笼和重重阻碍回国报效的先辈!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如果没有先烈们的英勇牺牲,没有先辈们的艰苦奋斗,我们怎能平安畅快地度过一个个欢乐的春节?想想异国他乡那些在战火中担惊受怕、硝烟下忍受煎熬的人,我们没有理由不感恩,没有理由不报效我们自己的祖国!

感恩最可爱的人!在我们满怀欢欣准备年货的时候,规划着假日出游过春节的时候,阖家团圆开心地吃着年夜饭的时候,陪着老人携着孩子喜观花灯的时候,兴致勃勃逛庙会的时候……我们是否想到,胸怀清澈之爱的人民子弟兵犹在爬冰卧雪,巡逻在祖国的边防线,像青松一样守卫在严寒的边防哨卡,我们的战舰仍在破浪,战鹰还在巡航!哪有什么岁月静好,是最可爱的人在用满腔赤诚为祖国和亲人们守岁!

感恩所有坚守岗位的人!火树银花不夜天,平安热闹过大年,离不开公安干警、消防卫士的日夜坚守;道路通畅有保障,快乐出行过大年,离不开机场、铁路、公路职工和交警、热心志愿者的奉献;街巷整洁环境美,干干净净过大年,离不开环卫工人的辛勤付出;灯火辉煌花灯灿,龙头幸福水长流,温暖如春过大年,离不开供电、供水、供暖员工的全天候奉献;年货充足果蔬鲜,酒店吃住不打烊,景区扮靓迎游人……年味需要有人经营,年味也需要有人守候。在我们安心舒心开心地享受年味的时候,我们应该感恩所有舍小家顾大家辛勤操劳默默付出、让年味出彩的人。

感恩,其实也是年味的本意,年味的传承。

龙腾盛世,山河锦绣,家国同春,衷心祝愿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