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

我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又提速

“总牵引”再掀新篇章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4-02-19

记者 朱 姝

风景迷人的生态廊道、绽放新颜的旅游景区、如诗如画的美丽乡村……我市正在书写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再提速。

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运城黄河促进中心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运城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这个总牵引,不遗余力抓好政策研究、项目谋划、工作协调、督促落实等相关工作。

永济市滨湖公园俯瞰图。记者 陈方斌 摄

谋划与项目同频

走进华鑫源钢铁集团产能减量置换升级改造项目投资近20亿元的1300立方米高炉、100吨转炉建设现场,绵延1公里的大型钢结构厂房夺人眼球,4000余名工人铆足干劲,100多台机器开足马力。该项目属于河津市“双十工程”,标志着该市钢铁企业全部实现提标改造;

走进关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区,这里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宽敞的智慧化生态停车场、恢宏的关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区游客中心、正在加紧施工的关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区游客集散中心配套项目,一派繁忙景象。该景区依托田园、关帝祖庙、古城商业等资源,规划了关公文化沉浸、主题休闲娱乐、多元体验等业态,着力打造关公文化创意产业休闲街区,这一工程属于文旅融合“双十工程”之一;

除此之外,我市建成大运新能源汽车、正威国际新材料产业园、建龙钢铁深加工、永济蓝科途锂电池隔膜等一批标杆性、示范性重大项目,奋力蹚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新路。

2023年,我市以工作谋划为切入点,做到任务推进清单化。聚焦示范区建设总目标,坚持长期和短期相结合、宏观和具体相结合、全面推和重点抓相结合,挂图作战、稳扎稳打。一是及时完善规划。启动《创建黄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规划》修编工作,以八个“作示范”为框架,大力推进盐湖保护利用、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建设“五条绿色走廊”、实施“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双十工程”等,进一步明确了目标任务和推进路径。目前已形成初稿,并已完成第一轮意见征求工作。二是细化方案任务。印发《运城市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2023年行动计划》《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工作方案(2023—2025年)》《黄河流域生态和文物保护重点工作2023年行动计划》,完善工作体系,形成任务矩阵,明确工作清单,做到任务、时间、标准、要求、部门、责任人“六明确”,实现压茬推进、照单落实,各项任务均按时序进度要求逐项落地。

同时,我市以项目为支撑,推动示范区建设走深走实。一是实施“双十工程”。共谋划实施项目243个,总投资835.96亿元,2023年计划完成投资120亿元。截至去年12月底,228个项目已开工,开工率93.83%,完成投资199.86亿元,投资完成率166.55%。二是打造“五条绿色走廊”。共谋划267个项目,总投资387.02亿元,2023年计划投资102.02亿元。截至去年12月底,266个项目已开工,开工率99.63%,完成投资119.46亿元,投资完成率117.09%。同时,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申报黄河流域专项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14个,总投资36.3亿元,我市4个项目获得支持,占全省三分之一,争取资金2.5亿元,占全省四分之一,项目数量与资金额度均位居全省第一。

下一步,运城黄河促进中心将继续夯实项目盘子,强化项目调度。初步谋划实施2024年“双十工程”“五条绿色走廊”诸多项目。与此同时,加强项目督导调研,及时研究“双十工程”和“五条绿色走廊”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加快项目开工建设,持续推动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效。督促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协调解决工作和项目建设中的困难、问题,确保服务到位、督促到位。

河津武家堡生活污水处理站内,工作人员在监测水质。记者 陈方斌 摄

生态与发展共进

稷山县翟店工业集聚区工业废水处理工程用科技手段,为辖内每一家排污企业建立污水“指纹”档案,并实时监控企业排污行为,一旦发现超标排放污水,通过比对污水“指纹”,便可快速锁定排污企业,通过技防加人防的方式,守护汾河水生态的安全。

河津市投资新建的第二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设计污水处理能力为3万立方米/天,还预留了可以再处理3万立方米/天污水的建设用地,基本满足了河津市未来城市发展的需要。为了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的目标,该市还规划建设农村污水处理站点72座,全部建成后,农村污水基本可以实现全收集、全处理,极大地降低农村生活污水对汾河水生态的影响。

稷山县通过建设稷山汾河国家湿地公园,实现了汾河北岸土壤改良、北岸植被和湿地植被恢复500余亩,有效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稳定,丰富物种资源,使项目区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使湿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蓄水滞洪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保障了汾河下游的水质。

我市坚持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摆在事关全局的重要位置,围绕年度工作目标,突出“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协同治理,聚焦汾河、涑水河流域重点问题,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由此,运城黄河促进中心一方面全面摸排问题,拍摄了“运城市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突出问题警示片”,开展了市、县自查自纠,制订摸排工作方案,召开了安排部署会和专题培训会,组织7家单位260余人次,连续开展5轮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专项摸排,及时发现风险隐患,补齐问题短板。

另一方面扎实推进整改,分别建立国家反馈、市级自查、县级自查自纠、明察暗访新发现问题4本突出问题台账,清单化逐条整改。同时,形成长效机制,联合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每月开展问题专项摸排,从组织架构、人员配备、专业技术、日常监管、专项督查、群众教育等方面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形成及时发现、立行立改、长期坚持的整改措施,坚决守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底线。

游客在关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区游玩。记者 陈方斌 摄

沟通与合作并行

去年7月,由运城黄河促进中心协调国家有关部委领导和沿黄9省(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负责同志,在我市召开规范黄河流域各类公园建设现场推进会,并组织现场观摩。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郭兰峰对我市示范区建设工作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

去年8月,联合长安大学黄河研究院在我市举办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论坛,围绕推进示范区建设出谋划策,创新路径;

去年11月,举办了“河东大讲堂”,邀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四处主任张燕作了专题讲座;在夏县举办了山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培训班,全面展示我市示范区建设的做法和成效。

一年来,我市坚持以举办高规格活动为契机,积极展示示范区建设新成效,打造运城新名片。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强区域合作,并取得明显成效。

我市充分用好关中平原城市群、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等重大政策,坚持开放合作,加强区域协同,打造开放高地。一是明确任务。印发《晋陕豫黄河金三角2023年区域合作工作计划》《运城市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2023年工作计划任务分解方案》,推动工作衔接落实。二是深化交流。积极参与关中平原城市群联席会议、组团参加第13届西部国际物流产业博览会,签署关中平原城市群文旅联盟、住房公积金协同发展等一系列合作文件。参加第16届大关中发展论坛,提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建议。三是编制规划。加快推进《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先行示范区规划》编制工作。目前,规划已基本定稿,正在征求陕西省渭南市、河南省三门峡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永济市、芮城县人民政府意见。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凝聚四市合力,强化区域合作。一是高标准高质量编制完成《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先行示范区规划》。二是按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管理办法》及考核指标体系要求,制订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工作推进方案,加强承接产业转移平台建设,完善承接产业转移机制,推动黄河金三角地区有力有序有效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争创优秀示范区。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