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4-01-18
□王越
老北京过年,从腊月(农历十二月)已经开始,一进腊月,各家就忙着置办年货。腊月初八是“腊八节”,家家喝腊八粥,驱邪避瘟疫、庆贺五谷丰登。民间用各种杂米豆、核桃仁、杏仁、瓜子仁、花生仁、松仁、葡萄干等煮粥,亲友之间互相馈赠,以示祝福。腊八也是冬贮之期,用米醋在坛子里泡“腊八蒜”,到除夕夜吃饺子时才开坛,蒜的颜色碧绿青翠,象征着春天即将到来,增添了不少节日色彩。
中国习俗,把农历十二月叫做蜡月。汉应劭《风俗通义》载:“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用大蜡,汉改为腊。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先祖也。”蜡是我国古代天子国君年终时大规模祭祀农神的祭名,《礼记·郊特牲》中说:“天子大蜡八。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礼记·月令》:“孟冬之月,门闾腊先祖五祀。”古人在每年岁末供奉各种猎物和祭品,祭祀诸神和列祖列宗,报告一年人寿年丰,祈求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避灾迎祥、合家康宁。
八蜡庙,是古时腊月祭祀神的祠庙。所称八蜡即与农事有关的八种神:一为先啬神,即炎帝神农氏;二为司啬神,即农神后稷;三为农,即职掌田地之神田畯;四为邮表畷神,邮为田间庐舍,表为田间道路,畷是田土疆界;五为猫虎神,“迎猫,为其食田鼠也。迎虎,为其食田豕也”;六为堤坊神,祝愿“土反(返)其宅,水归其壑”;七为水庸神,即城市保护神城隍;八为昆虫神,即蝗螟之属,祈求“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如果祭前的野兽很多,剩下来的肉类用盐或酱腌渍,再放到通风处风干称腊味。在《周礼》《周易》中,早有“肉甫”和“腊味”的记载,直到现在人们还习惯把腊月腌制的肉,称为“腊肉”。
秦汉之前,帝王腊祭的日子并不固定。汉代以冬至后第三个戌日为“腊日”,《说文解字》:“冬至后三戌日祭百神。”这一天,皇帝还要在宫中向近臣百官赐钱,称“腊赐”。《汉官仪》中记载“腊赐”一项为:大将军、三公各钱20万、牛肉200斤、粳米200斛;特进、侯15万;卿10万,校尉5万;尚书3万;侍中、将、大夫各2万;千石、六百石各七千;虎贲郎、羽林郎三千。据说当时三公和大将军的月薪只有17500钱,领一次“腊赐”,相当于一年的俸禄。(《北京晚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